新年伊始,老區上杭縣處處洋溢新氣象。在才溪鎮溪北村大坪果場,金黃的臍橙壓彎樹枝,果農正忙著采摘果實。承包果園的負責人范春龍介紹,這些臍橙將銷往北京、浙江、廣東等地,預計這一季能收獲35萬公斤以上,產值200多萬元。
鎮黨委書記溫文達說:“十九大報告強調推進綠色發展,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格局,才溪人民倍感振奮。我們將大力弘揚毛澤東才溪鄉調查精神和蘇區干部好作風,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引,推進才溪紅色景區建設、小城鎮建設、美麗鄉村建設,打好打贏項目建設、脫貧攻堅、生態環保三大戰役,造福老區人民。”
樹立紅色調查的文化品牌
在毛澤東才溪鄉調查紀念館,記者遇到一群頭戴紅軍帽、身著紅軍服的參觀者正認真聽講解員解說。他們來自外省,這次是到閩西參加“重走紅軍路”黨性教育專題培訓的。
學員徐碩藝告訴記者,古田會議、才溪鄉調查等都是她耳熟能詳的。這次來,第一次吃“紅軍飯”、穿紅軍服、走紅軍路,感受很深,收獲很大。
紀念館講解員介紹,才溪是當年中央蘇區第一模范鄉,有“將軍之鄉”“紅旗不倒”的贊譽。毛澤東曾三赴才溪,在這里寫下光輝著作《才溪鄉調查》,并親筆題寫“光榮亭”。這里完整保留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才溪區蘇維埃政府、列寧堂等才溪鄉調查舊址群,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全國紅色旅游100個經典景區,成為多家黨校、干部學院和軍隊院校的現場教學點,也吸引了大量游客。
據悉,近年來,才溪打造紅色調查的文化品牌,積極融入縣域旅游體系,加強與古田鎮紅色教育基地的協作,同時加強和閩西的長汀、寧化以及江西瑞金等地紅色文化集聚地的協作,努力建設區域紅色旅游精品線路。
打造綠色生態的觀光農業
才溪鎮森林覆蓋率73%,是國家級生態鄉鎮、省級綠色鄉鎮。近年來,鎮里充分保護和利用生態資源,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綠色農業。
溫文達介紹,才溪號稱“臍橙之鄉”,現有9個高標準臍橙基地,臍橙保有面積4500畝。為擴大才溪牌臍橙無公害農產品的影響力,鎮政府引導果農嚴格按照無公害栽培、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技術,不斷提升臍橙品質。臍橙業已形成較為完善的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服務網絡,成為當地農業支柱產業。
除了臍橙,才溪還扶持發展葡萄、藍莓、百香果等經濟作物規模種植,結合果林種植、林下經濟、農家樂建設,形成特色觀光農業產業格局。
走進溪北藍莓基地,滿眼綠意盎然,讓人心曠神怡。在基地除草的女工藍三鳳介紹,這里種著藍莓40畝12000株、鐵皮石斛12500盆、獼猴桃10畝380株,可供游客游玩、采摘。她介紹,一到周末,就有不少游客來玩。
福如農莊創業園則另有一番風味。在蝴蝶展廳,記者看到各類色彩斑斕、多姿多樣的蝴蝶標本,以及用蝴蝶制作的各種精美工藝品、山水人物畫。
農莊創始人王福如介紹,創業園占地面積500多畝,推行“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和農民增收”計劃,擁有游客接待中心、臺灣水果展示園、新奇特果蔬采摘園、蝴蝶生態園、臍橙文化園等,是一個集休閑觀光、綠色餐飲、農業科研和農技推廣為一體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被評為省休閑農業示范點、省三星級鄉村休閑旅游經營單位。
近年來,才溪“紅”“綠”互動,舉辦荷花節、蝴蝶文化節、葡萄采摘節、紅色鄉村旅游文化節暨臍橙采摘節,逐步形成集革命傳統教育、觀光、采摘為一體的紅色與現代生態休閑旅游線路,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提高了旅游附加值,正向集紅色教育、生態休閑為一體的旅游名鎮邁進。(福建日報記者 黃琳斌 通訊員 林斯乾 鄧婕婕 闕梅梅)
記者點評>>>
“紅”“綠”結合得雙贏
福建日報記者 黃琳斌
隨著紅色旅游的日益紅火,如何為游客帶來更多體驗和收獲,成為許多紅色景點的新探索。
從游客的需求來看,如果到老區光是看紅色景點,旅游體驗不夠豐富。另一方面,游客在景區停留的時間短,不利于促進老區發展和群眾增收。我省多數革命老區地處生態環境良好的山區,“紅”“綠”資源豐富,具備良好的發展紅色旅游和生態旅游的條件。紅色老區才溪在打造紅色旅游基地的同時,大力發展綠色生態鄉村旅游,通過“紅”“綠”結合、“紅”“綠”互動,讓游客參觀才溪鄉調查舊址群后,再去采摘特色水果、體驗山水美景、體驗民情民俗,收到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對老區和游客而言,也是雙贏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