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睡褲都穿上了,你給我看這個?”
“王晶這兩個字就是質(zhì)量的保證——睡眠質(zhì)量。”
“現(xiàn)代人不缺深刻,就缺覺。”
11月25日晚,騰訊視頻播出《吐槽大會》第四期節(jié)目,新人呼蘭火了。這是他第一次上節(jié)目,包袱密集,個個炸響。網(wǎng)友笑到抽搐,說呼蘭對王晶的吐槽字字句句都“吐”出了影迷的心聲。
和擲地有聲的包袱一樣,呼蘭本人也很有記憶點。比如,他那酷似李誕的長相,加菲貓一樣的可愛身形,以及語速像開了倍速、說著說著就笑了、越興奮喘得越厲害的風格。呼蘭的微博底下有人排著隊表白:“呼老師,我是你的顏粉。”“呼蘭好可愛,好喜歡你的喘息聲。”
呼蘭走紅的第一天,就接受了捕娛記的專訪。本職工作是程序員的他,在深夜加班時聊著副業(yè)脫口秀……
哥大畢業(yè)的程序員愛說段子
對王晶吐槽的每一句都是真心話
作為一枚喜劇脫口秀新人,呼蘭可謂“初生加菲貓不怕虎”。他吐槽導(dǎo)演王晶拍爛片的“暴擊N連”,連網(wǎng)友看了都害怕王晶站起來打人。有意思的是,呼蘭并不知道自己的段子在網(wǎng)上瘋轉(zhuǎn),“我現(xiàn)在都不太敢看評論。”
吐槽如此穩(wěn)準狠,不是呼蘭毒舌,而是他真實的爛片體驗:“我說的都是真心話,我真的越來越喜歡看能睡著的爛片,看文藝片之類的輾轉(zhuǎn)反側(cè)睡不著,熬到半夜三四點,第二天起來還得上班,何苦呢?”
呼蘭是一位標準的斜杠青年。白天做程序員,晚上說脫口秀?!锻虏鄞髸凡ネ甑牡诙焓侵芤?,他照常去上班,感覺公司氛圍有些奇怪,有同事投射過來玩味的眼神,也有同事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我不知道什么感覺,就真的特別怪。”呼蘭說,這一天他不由自主地減少了很多溝通,“可能我自己還沒有適應(yīng),就覺得怪怪的。”
其實無論對于同事還是廣大網(wǎng)友來說,他們都是第一次認識“喜劇脫口秀新人”呼蘭,都對他感到好奇。張紹剛口中“哥倫比亞大學畢業(yè)的一位素人”,到底有怎樣的經(jīng)歷?
呼蘭讀哥大的故事,就是一位學霸的進擊。當時他報了十幾所美國高校,沒有一所拒絕他。他打趣說,“哥大是我選的最好的一所。有點后悔,上限選得有點低,當時要是申請哈佛,可能就上哈佛了。”呼蘭在哥大讀的是精算專業(yè),就業(yè)方向以金融和保險行業(yè)為主,“簡單來說就是算保費,哈哈哈,還有一個出路就是賭場,賭場算賠率。”
畢業(yè)后,呼蘭在美國工作了兩三年時間才回國(當然不是在賭場算賠率)。真正開始說脫口秀是在去年6月,此時他已經(jīng)回國工作一年多了,通過看笑果文化線下的“噗哧脫口秀”接觸到“開放麥”這一挖掘潛力新人的形式,從而開始了自己的脫口秀表演。
脫口秀似乎對理工科有天然的吸引力。史炎是交大生物系的畢業(yè)生、前河北省理科實驗班學霸,韋若琛、龐博都是IT精英男,思文也是工科女。呼蘭加入后,他們調(diào)侃整個圈子的學歷都被拉高了,包括池子都被勉強拉到了大專。
對于理工科扎堆這個現(xiàn)象,呼蘭說:“我也不知道,可能這些人湊到一塊了。”不過,他覺得講段子的確分感性和理性兩種思維,“有時候你一聽就知道這個人是學理科的,那個人是學文科的。”
一年半“煉成”Talk King
脫口秀演員的成長周期越來越短
脫口秀在美國有很長的歷史,呼蘭在留學期間看了大量節(jié)目,尤其喜歡深夜檔脫口秀,這也為他日后開講多多少少起到了幫助,“你知道哪些東西好笑,哪些東西不大好笑,潛移默化都會影響到所謂的喜劇品味、笑點,最后就是潤物細無聲地影響到了。”
開放麥是脫口秀新人的試煉場,呼蘭第一次上臺就很成功。他花三天時間寫了一篇五分鐘的稿子,主要是一些關(guān)于東北人的段子,沒想到上臺一講,效果就很好。開心到起飛的呼蘭又寫了一篇稿子,“結(jié)果第二次不咋行,還是能力有限。”
有脫口秀演員告訴呼蘭,先把一開始的五分鐘練好,練到在哪里都能講得不錯為止,呼蘭覺得很有道理,“脫口秀一開始比較好講,畢竟活了二十多年總歸累積了一些好玩的事情。你上臺把這些事給講了,你表達得還可以,你覺得挺好玩的,但越到后面這些事情講得差不多了,就有一些困難。”
大家都知道,搞IT的工作并不輕松。呼蘭仍保持每周兩到三場演出的頻率,“有機會就去說、去練。”他經(jīng)常在晚上八九點的時候騎著自行車去開放麥,講完之后又回到公司加班,用一場又一場的線下演出來打磨段子和風格,迅速成長。呼蘭突然發(fā)現(xiàn),工作和愛好都在往好的方向發(fā)展,“整個人都進步了”。
不過一年半的時間,呼蘭就在“噗哧脫口秀”有了自己的《呼蘭1/2專場》;登上《吐槽大會》,首秀就拿下Talk King。
不過,呼蘭并不認為自己有多厲害,“現(xiàn)在說脫口秀的人成長周期越來越短了。”在過去,脫口秀演員也許要說六七年才能成名,“但是人家一開始說的時候,中國連這事兒都沒有,很多經(jīng)驗都是需要自己去總結(jié)的,而且頻次也沒這么高。” 而現(xiàn)在,從《吐槽大會》到《脫口秀大會》,騰訊視頻與笑果文化聯(lián)手布局喜劇全產(chǎn)業(yè)鏈,越來越多優(yōu)秀的表演者、編劇團隊、明星藝人一起推動喜劇脫口秀文化的普及與推廣,從節(jié)目點擊量、話題熱議度都能看到中國喜劇脫口秀市場的大門被打開,正在持續(xù)、良性地發(fā)展下去。
對此呼蘭感嘆說:“我們后輩吸取經(jīng)驗的時候占了很多便宜,所以更多的新人會更快。脫口秀界是這樣子的,科學界也是這樣子的,所有的行業(yè)都是這樣子的,所謂踩在巨人的肩膀上。”
比倍速還快的嘴是租來的嗎?
屏幕放大看自己,呼蘭也覺得挺嚇人
呼蘭開口之前,網(wǎng)友只覺得他和李誕長得有點像,就像張紹剛的調(diào)侃:“李誕帶了一個替身。”呼蘭開口之后,他的獨特形象“立”住了。語速像開了倍速、說著說著就笑了、越興奮喘得越厲害……這些都是網(wǎng)友對呼蘭風格的總結(jié),還調(diào)侃說:“強烈建議騰訊視頻為呼蘭增加一個0.5倍速!”
呼蘭被彈幕里一句“這嘴是租的吧”笑噴了。他認真思考了自己的語速問題:“因為我說線下太多了,這個就是有利有弊。在屏幕上面就會展現(xiàn)出來比較快、比較著急,說實話我在線下說得比這還要再快。”呼蘭說,線下需要短平快的段子,當脫口秀演員把氣氛烘托起來后,講什么都很好笑,線上則需要一些有內(nèi)容、有思考的段子,“跟觀眾隔著一層屏幕,他們的思考時間會更長。”
“喘”成了呼蘭的梗,也是萬萬沒想到。連《吐槽大會》官方微博都吐槽:“現(xiàn)代人不缺深刻,缺覺。呼蘭,缺氧。”呼蘭笑道:“我平時演出的時候就是這個風格,到屏幕前就會放大嘛,其實就是一個個人風格。但是,的確在屏幕上放大了之后看得我也挺嚇人的。”網(wǎng)友的調(diào)侃、建議,他都全盤接收,“以后會做一些調(diào)整,我在技巧上還需要再磨合,包括速度、節(jié)奏。”
脫口秀演員的成功要素,風格之外就是段子。有網(wǎng)友統(tǒng)計,呼蘭前后用了不到6分鐘,竟然抖響了將近20個包袱,平均每分鐘3.3個包袱,而且每一個包袱的質(zhì)量都非常好。很多網(wǎng)友已經(jīng)惦記上呼蘭的下一次表演了:“看到彩蛋里你說要給張老師寫幾個爆梗,下期讀稿會等你。”
聊到創(chuàng)作,呼蘭說自己的段子大多來源于生活:“我講過精算的段子、國外的生活,都是真實的事或者真實感受,其實觀眾一聽就能聽出來,因為有情感在,講一個不真實的事情可能有點假。包括吐槽王晶也是一樣,我不是嘩眾取寵,我真的就是這個樣子。”
拿到Talk King之后,呼蘭在獲獎感言中提到了王晶的一句話:“一個好的編劇不能靠靈感創(chuàng)作,靠專業(yè)水平去創(chuàng)作。”這句話,會一直激勵著呼蘭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