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遞公益正能量 激發群體性思考與共鳴
《等著我》不僅是切實解決百姓實際困難的尋人平臺,更成為人們情感抒發的精神家園;不僅是講述尋人的故事,更是通過故事表達人類共同的情感,喚醒人們對于真善美的追求與堅持。作為電視媒介,它通過對現實富有關懷的心意,為這個時代的大眾文化提供了打動人心的節點與推動社會進步的靈魂。
節目第三季將尋人的范圍從至親、故交、恩師、愛人,擴展到濟困解危的好心人、并肩作戰的戰友、同舟共濟的同學。節目通過記錄、采訪、演播室互動等多種形式,使故事呈現更加翔實立體、更加完整、更具感染力。每一個故事背后所表達的親情、友情、愛情、師生情、戰友情、同學情等,都是不同年齡段、不同身份背景的人所能感受和共鳴的。第三季首播后,“瓷娃娃”癥患者宋冰心和患有先天性橈骨缺如的養子虎子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目前,宋冰心母子已經在志愿者的陪同下赴京進行專家會診,獲得了醫療及生活上的救助。至此,節目已經超越了一個欄目本身,成為了倡導愛心助力、傳播正能量的公益符號,將公益延伸到了節目之外,號召更多社會公益力量、愛心人士加入到公益行動中來。
對此,《廣電時評》發文稱贊《等著我》在內容上聚焦人間大愛故事,彰顯了無私奉獻、知恩圖報等中華優秀的傳統美德。例如抗戰老兵王飛吼尋劉嫂后人,鄉村教師袁素梅尋袁伯伯都為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 “瓷娃娃”宋冰心,全身廣泛性癱瘓的曹文英,都自強不息面對艱難人生。節目還結合多種形式助力公益尋人,體現了主流媒體價值觀的引導和藝術表達的創新,實現了成風化人、凝心聚力、啟迪思想、溫潤心靈。隨后,《廣電時評》再次刊文高度評價以“公益”為主心骨的《等著我》是真誠而獨特的。它以一檔節目的具象形態,在真誠捧獻了一檔優質節目的同時,極大延伸了公益的內涵:不僅關注打拐和尋找,更凝聚全社會的暖意,實現對求助者尤其是弱勢群體以最大化的社會關懷,讓“人人可以公益,人人能夠公益,人人應該公益”的觀念潛入人心。
“為緣尋找,為愛堅守” 以公益為內核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自2014年開播以來,《等著我》在熒屏內外已經幫助1萬多人找到了失散的親人,其官方網站共發布尋人信息111270條,搜集到有效線索15299條,無償幫助求助者6000余名,尋人成功率達到60%。一系列的數字背后,是《等著我》聚合國家力量打造的融媒體尋人平臺。三年來,《等著我》依托節目,以官網為核心,以二維碼、微信搖一搖、App為平臺入口,輔助官方微博、微信、貼吧、熱線等渠道,將公益的觸角延伸至各個階層。尋人簡單二字,實施起來卻非易事。為此,《等著我》凝聚政府力量、社會力量、媒介力量、企業家力量等多方資源,凝聚成強大的國家公益力量,通過構建現代化信息數據庫、多元傳播渠道,努力幫助更多求助者實現團圓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