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報道如果說此前的《少年白》奠定了白舉綱搖滾唱作歌手地位的話,那么《野草》則宣告了一個全能音樂人白舉綱的誕生。
《野草》是白舉綱在去年發行首張專輯后,時隔一年才推出的新作。音樂上,這張專輯國際化、戲劇化。 “金屬搖滾”曲風的《燎原》、“融合”范兒十足的《無恙》、“后搖化”的《三季》《失聯》,都不算是正處于風靡期的主流時尚,卻又都是浸透著英式流行樂歷史底蘊味道的音樂。從《燎原》到《無恙》再到《Happy ending》, 整張專輯極好的營造出一種戲劇化的開場和結尾,從而讓唱片概念更趨完整、更統一,沉淀出如歐陸風情的戲劇味道,而白舉綱也因此成為了駕馭這些音樂的導演。 在豐富的變化中,也讓白舉綱真正跳脫出以前搖滾三大件或四大件編制的限制。在填充更多元素的同時,不僅讓音樂的立體縱深感更強,也體現出白舉綱的音樂控制力。
青春化、情緒化、碎片化、個性化,貼近當下年輕人的創作,加上考究、精致、不含糊的制作,白舉綱的這張《野草》無疑將感性和技術,都用到了最佳。《野草》中 的白舉綱是一個詩人,一個慣于將夢幻和迷幻,以超現實主義方式呈現出來的詩人。他詩里對于夢境和幻境的描述和詩意,多來自于敏感、直覺、體驗和情緒的發掘。《野草》從驟然跌宕到虛無空靈,既是夢境的詩,又是通往彼岸的鑰匙;既是一種幻覺,亦像是亦真亦幻的青春搖滾夢。
在一個連傳統時代過來的歌手,都已經擁抱神曲而去的時代,白舉綱卻是逆潮流的推出了這么一張足夠有誠意的標準專輯。無論是概念、策劃、創作、制作、編曲,以及整張唱片前所未有的創意,《野草》,都可以稱得上是一張反傳統格式的唱片范本。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