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人大分組討論中,代表黃素玉建議,把“四點鐘學校”從社區向小區延伸,并讓小區物業參與其中。
黃素玉說,目前海滄成熟的社區基本上都有開辦“四點鐘學校”,但現有的數量遠遠低于群眾的需求,許多家長反映,能不能多建一些“四點鐘學校”,讓更多的孩子在放學后能有地方去。
黃素玉所說的“四點鐘學校”,一般是指在下午4點放學后和家長下班前這段時間內,為學生提供一個看書、做作業,或者參與手工制作等興趣小組的場所。
“能不能把‘四點鐘學校’由社區向小區延伸?”黃素玉說,之所以這么建議,是因為在調研中發現,目前的社區基本都是大型化,居委會本身的事務非常多,他們辦“四點鐘學校”的精力是不足的。
而現在很多小區的物業,本身具備這樣的條件,卻沒有發揮作用。比如說,小區物業原本是居民生活上的好助手,居民本可以在物業方面得到許多服務。現實卻是,許多業主普遍反映和物業互動不足,這可能是因為兩者之間缺少一些媒介的關系。此外,物業公司作為一種常駐力量或社會服務機構,它也急需尋找一個突破點來加強與業主的互動,取得業主信任,為業主提供更多的服務。
黃素玉說,我們建議把“四點鐘學校”由社區向小區延伸,由小區物業提供公共資源和公共用地,加強引導和指導,使成熟、有條件的小區里能夠辦起“四點鐘學校”。如此一來,既能服務居民,密切小區物業與居民的關系,也能解決家長的后顧之憂,可謂一舉多得。
【代表聲音】
黃素玉
“把‘四點鐘學校’由社區向小區延伸,由小區物業提供公共資源和公共用地,加強引導和指導,使成熟、有條件的小區里能夠辦起‘四點鐘學校’。這樣既能服務居民,又能解決家長的后顧之憂,可謂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