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社區更小的范圍里設立人民調解委員會,為基層糾紛化解打開了新思路,也切實發揮了它們不可比擬的作用。近日,湖里區舉行小區調委會建設推進會。記者從會上獲悉,今年,小區調委會建設將在湖里區全面鋪開,從“點上開花”爭取“面上結果”。
湖里區近百名基層司法工作者參加了本次推進會,先后觀摩了達嘉馨園小區調委會、后坑社區后社調委會和葉福偉市人大代表調解工作室建設情況,并聽取經驗介紹。
作為廈門經濟特區發祥地,湖里區一直堅持著先行先試的優良傳統,在糾紛化解上亦是如此。去年,湖里區率先啟動了小區調委會試點工作,首批在5個街道的11個小區成立小區調委會。之后,各社區陸續跟進,小區調委會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發揮了積極作用。據統計,湖里區各小區調委會成立至今,已成功調解各類糾紛230多起,真正打通了人民調解的“最后一步路”,做到糾紛矛盾就地解決,摸索出了新時代湖里版“楓橋經驗”。黨建引領地位凸顯、資源整合效果實在、綜治創新貼近群眾、傳統現代無縫對接……小區調委會建設各具特色,取得一定成效,獲得了居民的高度肯定。
據介紹,今年上半年,湖里區將在全區已成立黨支部的小區和村民小組逐步成立小區和村民小組調委會,在未建立黨支部的居民小區、村改居居民小組逐步配備小區律師和小區調解員。目前,湖里區司法局已制訂了《湖里區司法局關于全面推進小區人民調解委員會建設工作方案》,對指導思想、目標任務、調解原則及工作流程、規范化建設標準等提出了具體要求。(記者陳佩珊 通訊員紀青華 孫明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