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海水倒灌 現“威尼斯”
雙重原因推高天文大潮,今日零時15分出現新中國成立以來廈門第二高潮位。
“廈門變身東方威尼斯了!”昨日,在廈門,“天文大潮”成了最熱關鍵詞。
今日零點15分,廈門出現762厘米的最高潮位,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廈門第二高潮位。
路人走過第一碼頭被大浪襲擊
廈禾路轉鷺江道一段,水淹沒了馬路
今日凌晨出現新的高潮位
國家海洋局廈門海洋環境預報臺預報室主任張世民告訴記者,昨日12時5分,廈門迎來了28日—30日的天文大潮第一個高潮時段,潮水高達730厘米以上,高出黃色警戒線水位10厘米左右。該水位與去年10月10日出現的當年最高潮位———740厘米,已經很接近了。
據廈門海洋環境預報臺最新消息,今日零點15分,廈門出現了第二個高潮時段,水位刷新記錄,最高潮位達到762厘米。該潮位不僅突破了最高級別的紅色警戒水位(760厘米),而且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廈門第二高潮位。
記者查閱資料后發現,新中國成立以來廈門第一高潮位出現在1996年,由臺風造成了769厘米的最高潮位線。
據悉,昨日上午,廈門海洋環境預報臺已經發布了最高級別風暴潮紅色警報。
兩大原因推高天文大潮
為什么這次天文大潮來勢如此“兇猛”?張世民介紹,天文潮每個月都會出現(農歷的每月初一和十五前后),每年農歷八九月的初一、十五前后,廈門均會出現潮水位較高的天文大潮。而今年碰上“超級月亮”,月亮所產生的天體引潮力對潮汐水位上漲起到了作用。此外,正好臺風“杜鵑”生成,對廈門產生影響,在臺風和月亮的雙重作用下,這次天文大潮的潮水位就特別高。
張世民表示,今日13時許還將出現第三個高潮位,最高潮位預計將達到750厘米,請市民和相關部門做好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