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底以來,廈門市選擇集美區許溪、海滄區過蕓溪作為全市小流域綜合治理試點。經過半年多的努力,試點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正逐步向“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目標邁進。從今日起,本報推出系列報道,聚焦全市小流域綜合治理試點,講述其背后的故事。
集美后溪流域(許溪小流域)如今充滿了生態美。
自2014年底以來,廈門市把小流域綜合治理作為加快轉型發展方式、實現“五位一體”全面發展的重要切入點和平臺,選擇集美區許溪、海滄區過蕓溪為全市小流域綜合治理試點,經過半年多的努力,試點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小流域綜合治理是一項事關全局、影響長遠的戰略工程,集合人力、物力和財力,綜合推進污染治理、生態修復、產業發展和百姓致富,探索推進城鄉統籌、區域統籌、資源統籌、人與自然統籌的新機制、新途徑,促進集約發展、節約發展、統籌發展,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經過半年多的試點,集美區許溪、海滄區過蕓溪流域在水利設施建設、環境質量、社會經濟效益、生態系統修復、土地綜合利用、人文景觀等方面均有明顯改善,試點攻堅戰首戰告捷,初步形成了可復制、推廣的經驗。
下一階段,廈門將把小流域綜合整治工作范圍擴大至全市,按“一年一溪(段)”的總體安排加快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工作。
根據計劃,2015年12月底前完成海滄區過蕓溪試點范圍段、集美區后溪、同安區東西溪段、翔安區九溪的綜合治理;2016年12月底前完成海滄區過蕓溪中游段、集美區瑤山溪、同安區埭頭溪、翔安區東西溪段的綜合治理;2017年12月底前完成海滄區過蕓溪出海口段、集美區深青溪、同安區官潯溪和龍東溪段、翔安區龍東溪段的綜合治理。爭取在三年內,基本完成廈門九條溪流的綜合治理,實現“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目標,努力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典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