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馬蜂進入活躍期,被蜇傷的市民大增
■家里發現馬蜂筑巢,最好請專業人士清除
各種類型馬蜂與蜜蜂的個頭比照。
門前些日子淫雨霏霏,馬蜂也蟄伏許久。隨著雨水停歇,近日,正值活躍季的馬蜂也開始蠢蠢欲動。記者從我市多家醫院了解到,這幾天,被馬蜂蜇傷的市民多了不少,僅中山醫院急診科2日就接到4名被馬蜂蜇傷的市民。
案例
上學第一天好開心 臨放學被馬蜂蜇了
小明(化名)今年7歲,就讀于思明區某小學。上學第一天,他十分興奮,適應得還不錯。就當第一天的學習快要結束時,突然不知從哪里飛來一只馬蜂。小明未在意,隨手撥弄時,不幸遭到馬蜂的反擊。隨著連連劇痛,他一邊捂著胳膊一邊哭喊。老師發現他被馬蜂蜇傷后,趕緊送他到中山醫院急診科處理。好在傷情不算嚴重,醫生給他處理了被咬處,用了點醋,又用了些蛇藥膏治療,疼痛才漸漸消除。
無獨有偶,近日早上8點,一名家住某老舊小區的中年女子在家中陽臺晾衣服時,發現紗窗那有個馬蜂窩。她找來桿子想將蜂窩捅掉,不料竟激怒了馬蜂,幾只馬蜂開始圍攻她,在她頭上蜇了好幾個大疙瘩。她也是當天被蜇傷的幾名患者中傷情較重的,醫生及時幫她進行了處理。昨天中午2點多,還有一對夫妻雙雙中招,他們原本只是想將闖入家中的“不速之客”趕走,卻不慎被蜇傷了。
探因
秋季馬蜂易“發火” 雨過天晴更需警惕
中山醫院急診科一名值班醫生告訴記者,9月2日是近幾個月來一天中接診的被馬蜂蜇傷病人最多的。預計接下來一段時間,被馬蜂蜇傷者依然會維持在高位。
第一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王勉告訴記者,近期她接診的被蟲叮咬的病例較平時增長了不少,其中也包括被馬蜂蜇傷的病人。前幾天,下完雨后,一男子在家附近的樹下泡茶時,不慎被馬蜂蜇傷,腿上被蜇得多處紅腫,疼痛難耐,于是趕緊上醫院處理。
為什么最近被蜇傷的病人突然增多?醫生分析,一方面,此時剛剛入秋,本就進入了馬蜂繁殖高峰期,馬蜂很活躍,自衛意識強,容易“發火”;此外,由于剛剛雨過天晴,休息了許久的馬蜂紛紛外出活動,增加了市民被蜇的幾率。
集美區養蜂協會會長吳復興說,9月至11月是馬蜂的活躍期,這段時間氣溫較穩定,溫度適中,最適宜蜂類生長。
警惕
最常見的是黑胸胡蜂
毒性最強的是大胡蜂
在廈門“作惡”的馬蜂都是同一種嗎?吳復興介紹,馬蜂學名為胡蜂,又稱為虎頭蜂,一般都具有毒性,最常出現在廈門的主要有三種:大胡蜂、黑胸胡蜂和黃腰胡蜂。
這其中,大胡蜂毒性最強,且具有很強的攻擊性。它們多生活在山林,常出現在海拔300米以上的山間,如天竺山、坂頭等地。市民在出游時一定要特別留意,盡量不要與大胡蜂“正面交鋒”。黃腰胡蜂也一般難以在市區找到其蹤影。它雖然毒性最弱,被蜇后卻是最疼的。
“最常在市區露臉的,是黑胸胡蜂。”吳復興說,這種馬蜂喜歡在人流較多的居民區出現,在市民陽臺、墻角筑巢的馬蜂,多半是這種,毒性也不容小覷。若發現馬蜂擋道或在家筑巢,最好請專業人士清除,切莫擅自處理。如不慎招惹馬蜂,應馬上趴下不動并用衣物保護頭頸,切莫狂奔,以免招馬蜂群起而攻。
提醒
被馬蜂蜇傷不可忽視
先用肥皂水洗再涂醋
若被馬蜂攻擊,應立即就醫,不可掉以輕心。
王勉介紹,蜂毒含有蟻酸、組胺樣物質、神經毒素等,除局部作用外,還可以引起溶血、出血、痙攣,嚴重者還會出現昏迷、休克、急性腎功能衰竭。
蜂蜇傷可輕可重,輕者僅表現為局部紅腫疼痛。但對于蜂毒具特異體質者,輕微蜇傷即可引起過敏性休克,甚至有生命危險。若沒有出現胸悶、惡心、頭痛、發熱、關節痛、大小便失禁等癥狀,只要進行抗過敏及時對癥治療,即可治愈。
中山醫院急診外科醫生提醒,被蜂蜇傷后,應緊急處理,首先應立即設法拔除毒刺,局部冷水沖洗、冷敷,阻止蜂毒擴散、吸收。相比蜜蜂,馬蜂和其它一些大型蜂類的毒液更復雜,除了要先用肥皂水沖洗,再用醋或硼酸來沖洗。同時要及時就診,先清創,再根據病情使用抗過敏藥物或止痛藥物等,嚴重者需密切觀察病情,必要時應住院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