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善慶教授三點建議
1、名景命名,在整體推出時,應盡量避免字、詞的重復
2、名景命名四字的前兩個字,最好是名景所在地
3、名景的“音”平仄相諧,才能朗朗上口
“美麗廈門新24景”評選活動自啟動以來,收到了不少市民和旅游業內人士的意見和建議,也正是這些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使得活動更“接地氣”,環節設置也更科學、規范。近日,參與1997年“廈門20名景”評選工作的廈門大學哲學系教授盧善慶再次給本報寫信,就“美麗廈門新24景”48個候選名景的命名提出了幾點意見。盧善慶說,評選新時代的廈門名景,既可保護自然生態、旅游資源,又可延續城市文化、打造商機,因此,在名景命名上要多加考量,吸取多方智慧。
盧善慶注意到,48個候選名景在命名上出現了詞語或單字的重復——如“海堤春曉”和“帽山春曉”,“演武臥波”、“白哈凌波”和“梅海泛波”,“石室禪韻”、“惠和石韻”和“呂塘古韻”。盧善慶認為:“名景命名,在整體推出時,應盡量避免字、詞的重復。”
“評景為了旅游,旅游促進評景,名景命名四字的前兩個字,最好是名景所在地。”盧善慶認為,名景的名字應點出其所在地,以便于游客尋景。“像‘夢幻方特’、‘活力海灣’、‘文藝漁村’、“南國紫禁”、“錦繡碧溪”、“五龍戲珠”等,或為形容特色,或為贊美之詞,或為行業門類,既找不到來自何處,也落實不到哪座山、哪條灣、哪個公園、哪個單位。”在盧善慶看來,名景命名的前兩個字應“實”,后兩個字則可以加入適當的想象和抒情,把景做足。
此外,盧善慶認為名景的“音”也是個值得商榷的問題,“要平仄相諧,才能朗朗上口”。“我參加這次湖里區八景討論時,就遇到了一個典型例子——用‘仙岳福山’還是‘仙岳福地’?如果從‘意’來講,‘福地’與舊景‘鼓浪洞天’的‘洞天’,同為道家術語,均系‘神仙居住的地方’。但是‘地’(dì)為仄聲,最后我們決定改為平聲‘福山’。”
盧善慶說,上述意見主要依照古人對名景命名的模式,他希望“美麗廈門新24景”的命名能借鑒古人。市民朋友對“美麗廈門新24景”48個候選名景的命名有何意見或建議,歡迎與本報熱線968820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