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于遮蓋肚皮上的疤痕,集美一名女子輕信網友,被帶到杏林一家文身店,在肚皮上文了3朵鮮艷的玫瑰花。結果,從第二天開始,就產生不良反應,先是脫皮,然后起泡流膿,嚴重到肚皮爛了一個坑,輾轉多家醫院,現在她仍躺在病床上。
記者調查了解到,文身行業未被列入醫療美容范疇,存在監管空白;衛生與否,全靠文身店自覺,有很大的健康隱患。
【消費者遭遇】
輕信網友推薦 文身后皮膚潰爛
這幾天,王女士躺在第一醫院皮膚科病床上,腹部裹著厚厚的紗布,痛得連說話都使不上力氣。回想起十多天前被網友帶到一家小店做文身的過程,她后悔不已。
王女士說,她因剖腹產,腹部留下一條疤痕,想把疤痕遮起來,于是在QQ群上詢問網友。沒多久,一名陌生網友說可以帶她去杏林一家文身店做文身,那里的文身師是位大師,有十幾年的經驗。5月16日,王女士在網友的帶領下,來到杏林。“那家文身店開在一家小旅館的二樓,是一個比普通廚房還小的隔間,里面就一張床,還有一個柜子。”王女士說。給她做文身的是一個中年男子。文身前,男子給她打了麻醉藥,但由于藥效不夠,文身過程中,王女士感覺很痛。這時,另一名女子就按住她,不讓她動。大約四小時后,3朵鮮艷的玫瑰花就出現在王女士的肚皮上。為此,她支付了390元。
不料,第二天開始,圖案就“炸開了”。第三天,開始起泡流膿,隨后慢慢變黑,皮膚出現潰爛。王女士趕緊到島內醫院看醫生,打吊瓶、吃藥。不過,未見好轉,傷口仍在擴大,最后“爛了一個坑”。在醫生的建議下,她轉了兩次院。目前的主治醫生告訴她,她的病情很可能是文身的顏料有問題,但具體原因還有待調查。
王女士說,事情發生后,她去找過文身店的老板,對方給了她300元作為補償,但至今,她住院治療共花費了6000多元。目前,她已向12315投訴。
【業內說法】
文身各個環節 都存在感染風險
島內一名資深文身師告訴記者,文身術要用針扎破皮膚,各個環節都存在風險,一不小心就容易造成感染,因此,操作過程中,對衛生的要求很高。首先,文身師要保證自己處于健康狀態,如果本人感冒、發炎或有傳染性疾病,就很可能傳染給被文身者;被文身者在月經期、生病或有傳染性疾病時,也不適合文身。此外,在繪圖的過程中,用的畫筆是否無毒,針刺用的針是否經過嚴格消毒,文身師佩戴的手套是否是一次性衛生手套,上色的顏料是否是專用的合格顏料,這些都可能影響到被文身者的健康。被文身者事后的護理也很關鍵。一般來說,文身后,48小時內不能碰水,也不能用手去撓,否則就有感染的風險。
【記者調查】
文身業基本無證 存在監管空白
如今在廈門,街頭巷尾,不經意間,就可以看到文身店的招牌。僅在明發商業中心,就聚集了近十家文身店。業內人士透露,整個廈門,大大小小的文身店至少在200家以上。有的開在市中心,有的則隱身在城中村或背街小巷。
市衛生監督所和集美區衛生監督所的相關負責人均表示,文身業不在衛生監督的范圍內,他們從未給文身店頒發過衛生許可證,因為沒有相關法律法規依據。就文身行為而言,依據《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和《醫療美容項目分級管理目錄》規定,不屬于醫療美容范疇,而依據《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和《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的規定》,亦不屬于生活美容。2009年,衛生部發函明確文身不納入醫療美容項目管理。
不僅沒有衛生許可證,文身店甚至連工商營業執照都辦不了。思明轄區內一工商所負責人說,在企業經營范圍目錄中,根本沒有文身這一經營項目可供勾選。目前,很多文身店都是以工藝品或者按摩保健等名義辦營業執照,有的甚至無照經營。
“目前,整個行業沒有一個統一的衛生標準和操作規范,衛生與否,基本靠自覺。”一位文身業內人士說,一些文身店為節約成本,或本身技術不過關,導致衛生問題頻發,造成嚴重健康隱患。他提醒消費者切忌沖動文身,更不要盲從、輕信別人的說辭。
【提醒】
文身極易感染 甚至威脅生命
廈大附屬第一醫院皮膚科主任蔡良奇說,皮膚是身體的第一道屏障,能抵御外界傷害和病原微生物的侵襲。文身卻破壞了這道防線,增加了細菌感染的幾率。被感染后,如果久拖不治,有可能引起敗血癥,甚至威脅到生命。他本人接診過不少因文身導致皮膚問題的患者,平均一年有十來人。
除了細菌感染,更為嚴重的是病毒感染。根據媒體報道,多地都曾發生過因文身導致感染丙肝的事件。
【鏈接】
男子怕受欺負文身 6年后被確診艾滋
去年,武漢媒體曾報道,39歲的湖北男子彭先生到東莞打工,為了不受欺負,便在胸部文了龍虎圖案。然而6年后他出現反復發熱等癥狀,最終確診為艾滋病。
“老公沒輸過血,也沒有任何不良行為,為什么會感染艾滋?”彭先生的妻子提出疑問。醫生解釋說,若文身針未經嚴格消毒,前面顧客攜帶的病毒就有可能傳給后面顧客。當今社會追求潮流,文身、文眉、打耳洞、刮痧等都可能直接接觸或傷及皮膚,很多不具備醫療美容資質的機構存在消毒不嚴格、器械重復使用等危險操作,為顧客的健康埋下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