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買頭層皮,卻被騙買到二層皮;跟著書本和視頻學(xué),打斬器用壞好多把;學(xué)習(xí)縫線時,手上不是起泡就是被針扎傷……種種困難并沒有把陳榮東嚇倒。靠著興趣自學(xué),城市職業(yè)學(xué)院動漫設(shè)計專業(yè)大二學(xué)生陳榮東已經(jīng)制作了近百件皮具。
他制作的部分成品
■陳榮東的工具很齊全,大大小小分別有不同用途
■陳榮東制作皮具中。
A
教材從國外背回來 向修鞋大爺學(xué)縫線
一開始沒經(jīng)驗,走了不少彎路
剛上大一時,陳榮東就想學(xué)習(xí)皮具制作。“其實廈門有人會做,一開始想去找老師,但是不交錢、不拜師,人家不會真心教的,問里皮用什么比較好,對方含糊其辭。國內(nèi)這方面的書籍不多,只能自己琢磨。”去年到臺灣交流時,陳榮東背回上千元書籍,靠著這些書籍和網(wǎng)絡(luò)視頻,開始自學(xué)皮具制作。
“一開始沒經(jīng)驗,被騙了不少錢,想買頭層皮,人家給的是二層皮,皮料沒用,只能堆在那里。書本和視頻只說怎么做,可是力度多大,要自己體會。拿打斬器的使用來說,力度輕打不透,力度重對打斬器是傷害,降低使用壽命。一開始就用壞了4把打斬器,一把都要不少錢,很心疼。”
為了學(xué)縫線,陳榮東找到修鞋的大爺。大爺一開始不肯教,他就天天拿著不穿的鞋子找大爺修,看大爺怎么縫。時間久了,陳榮東和大爺熟悉了,再給大爺付些“學(xué)費”,大爺終于肯教了。
因為走了不少彎路,吃了不少苦頭,陳榮東在APP“手工客”上發(fā)布多個皮具的制作教程,“免費教就是不希望別人像我一樣走彎路。”
B
靠當模特“養(yǎng)”興趣 工具多到數(shù)不清
興趣雖好,堅持并不容易
真皮、工業(yè)皮、打斬器、菱斬、橡膠錘、打斬墊、秀次刀、打孔器、美工刀……大大小小的工具材料連陳榮東自己都數(shù)不清。陳榮東從小就有存錢的習(xí)慣,高一開始當模特,存了幾千元,平時省吃儉用,也有一些積蓄。一開始做皮具時,陳榮東入不敷出,在前四個月,積蓄全部“交學(xué)費”了,還得靠當模特“養(yǎng)”興趣。起初,陳榮東沒想過要賣作品,但慢慢有人來訂貨,終于可以靠手藝賺錢。
但賺錢并不容易,陳榮東記得第一個作品,一個簡單的信封包,縫了一整天。做皮具要先裁皮,皮裁好后,要用打斬器打上孔,用針線縫在一起。針很粗,每縫一針都要用力拉一下,每次拉的力度還得一樣,不然松緊度不同會影響美感。有時候用力一抓,手就被針扎到,有一次,針甚至扎到陳榮東的骨頭。在頭幾個月,陳榮東的手都是傷,還有不少水泡。
C
作品充滿復(fù)古風(fēng)情 自行完成所有工序
款式設(shè)計靈感源自客戶訂單
陳榮東最大的樂趣是設(shè)計款式。平時,他先在iPad上畫草圖,成品做出來后,如果效果不錯,他還會再加一些嘗試。不斷增加的訂單也給陳榮東提供了創(chuàng)意靈感。
陳榮東喜歡復(fù)古的東西。他仿造抗戰(zhàn)時期的彈夾制作煙包,看起來簡單,但是做起來復(fù)雜。陳榮東買不起工業(yè)模具,就用家里的木頭做。切下來的木頭用美工刀雕刻后,打磨光滑,防止傷到皮。第一代彈夾包試驗了七八次,光模具就換了三個。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改良后的第二代彈夾包,陳榮東正在試驗第三代。
不僅要自己塑形,染色也要自己動手。一開始染色不均勻,還掉色,后來陳榮東改用筆刷、棉布上色,再上油面或者蠟面。最難的是封邊,皮具邊先用砂紙打磨光滑,然后上CMC膠水,再用打磨木工具打磨,這樣的工序還要重復(fù)兩遍。
最近,陳榮東在學(xué)習(xí)皮雕。設(shè)計好圖形后,畫在紙上復(fù)印下來,用鐵筆描在皮上,用鐵錘敲刻皮刀,在皮上一點一點雕刻出形狀。
D
父母認為不務(wù)正業(yè) 他仍半夜起床搗騰
家人從不支持到慢慢認可
陳榮東平時住校,周末回家,只有在家的時候才能做皮具,因為需要專心獨處。媽媽說他的房間像倉庫,太亂了。但陳榮東認為這樣的“亂”是有秩序的,“我左手放錘子,右手前方放打斬器,右邊放菱盞器,下放抽屜拉出來是小、中、大的扣子,轉(zhuǎn)身有臺縫紉機,用起來很順手。”所以陳榮東不喜歡媽媽收拾他的房間。
因為怕受別人影響,他只有在中午和晚上,家人都睡覺后才開始工作。有時候忙到凌晨四點,強迫自己上床睡覺,但是手癢癢又爬起來搗騰幾下。一開始父母認為陳榮東不務(wù)正業(yè),而且打斬時,得用錘子敲,影響其他人休息。“后來給家人每人送了一個皮包,他們就不再投訴了。”為了避免擾民,陳榮東買了手動沖壓機,但會影響打斬器的壽命,因此還是盡量在早上8點半和下午3點以后手動打斬。
父母慢慢認可陳榮東的興趣,父親還帶他去朋友的皮革廠,還想出錢,可陳榮東堅持不拿家里一分錢。媽媽笑他像坐月子,整天悶在房間,媽媽將飯菜送到房間里。
E
未來考慮注冊品牌 曾祖父戒指做logo
還不夠成熟,卻已有想法
爸爸讓陳榮東去注冊品牌,但是陳榮東說等畢業(yè)了足夠成熟了,再考慮。不過,品牌的logo他已經(jīng)想好了,正是他手上戒指的圖案。
這個戒指是陳榮東曾祖父留下來的。陳榮東想了解戒指背后的故事,但問了許多人,收獲并不多。戒指是銀鍍金的,奶奶、父親都曾戴過,上面的“金”已經(jīng)褪了不少。戒指圖案像是兩面旗子,又像蝴蝶,頗有英倫風(fēng)。陳榮東聽說,以前在國外,這樣的戒指相當于個人印章,他特意找印泥試了一下,果然能印出來。他曾想找人將圖案刻成印章,但是師傅嫌太復(fù)雜了。
陳榮東只知道曾祖父是華僑,曾在英國。陳榮東曾想翻族譜找線索,但是奶奶不允許,只知道曾祖父好像叫陳隨(音)。曾祖父從英國回來后,清朝末期在同安區(qū)(所在地現(xiàn)為翔安區(qū))建起在當?shù)厮闶亲詈廊A的大宅子,后來拆掉了,拆除時房里的木制雕花還賣了不少錢。老宅子曾用過“東寮村鋪內(nèi)8號”的門牌號。
陳榮東的爸爸5歲時,曾祖父就去世了,所以父子倆都很想知道曾祖父以及戒指背后的故事。如果您有相關(guān)線索,請撥打本報市民熱線5589999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