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本金翻閱族譜找線索。
■林氏族譜。
清明節是掃墓思親的時候,連江縣官坂鎮東澳村的57歲農民林本金為圓前人夢,從連江獨自來廈,尋找入贅同安的二叔公林明勲的后人。對于二叔公一家,林本金知道的很少,只記得小時候聽長輩們說,二叔公林明勲年輕時在福州拉車,后入贅同安楊姓家中,并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隨父姓林,據說后來去了臺灣;小兒子隨母姓楊名進(音),如果還健在的話,應該是八旬老人了。
林本金求助本報,希望找到叔父楊進及其后人,以便完善族譜信息,并將家中的一座老房子還給他們。
參加過抗美援朝 四川當過軍官
林本金從未見過二叔公一家人,只記得上小學時,也就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曾經看到過一封從四川部隊寄到家里的信件。據說,信是二叔公的小兒子楊進(音)寫給林本金父親的,但是父親不識字,也沒留下什么訊息。長輩們說,二叔公有兩個兒子,大兒子隨父姓林,但去了臺灣;小兒子隨母姓楊,上世紀五十年代參軍入伍,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后來據說留在四川當軍官。
“如果楊進還健在的話,也應該有80歲了,他是林氏家族第十八世后人。”林本金說,由于歷史原因,加上長輩都不識字,所以沒有留下更多有關二叔公后人的信息。如今父親去世也20多年了,但林本金始終沒有忘記長輩們尋找二叔公后人的心愿。近些年,生活條件改善了,他又重拾起前人的尋親夢。
望尋得其后人入族譜 繼承老房子
林本金說,林氏族譜今年農歷八月就要重修,因此希望能盡快找到二叔公后人。“族譜上一直有二叔公的名字,但關于他后人的信息卻沒有,這對于我們農村人來說有些說不過去。” 林本金擔負起這次尋親的重任,他說:“家里還有屬于二叔公的老房子,也是要還給他后人的。”
“現在交通發達了,我們生活也改善了,如果不去找楊進一家人,以后就更不可能了。”林本金說,尋找二叔公后人的目的是希望了解其后代的發展情況。林氏家族非常重視修族譜,上一次修族譜是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
感謝閩南熱心人幫助 但至今沒有找到線索
趁著清明節假期,林本金從連江坐動車直奔同安。他先后跑了同安的民政局、檔案局、武裝部、公安局、人事局等,最后在好心人帶領下找到楊氏村莊一個管族譜的老人。但由于年代久遠,信息又太少,林本金始終沒有找到相關線索。
“一個好心村民告訴我可以找你們晚報幫忙,希望楊家人能看到。”林本金來到晚報熱線室,從包里掏出為尋親準備的材料,有他的身份證、退伍證、村委會證明、尋親情況說明書等。
“閩南人好客聞名海外,這次來廈尋親發現果真名不虛傳。”林本金激動地說,他此次來同安尋親得到了很多熱心人的幫忙,還有同安檔案局一名老局長繪制的尋親路線圖。“真的非常感謝一路上幫助我的人,如果找到楊進家人,我們林家人一定到廈門感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