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渡客運碼頭,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化身垃圾分類宣傳大使,向前往鼓浪嶼的游客倡導文明旅游新風尚。
“垃圾分類不落地,低碳出游好心情。海上花園廈門歡迎您!”走入天藍海碧、水清街凈的廈門,從收到一條短信開始,這座城市以美麗宜人的風光迎接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旅客,從景區景點、酒店民宿到公共文化場館等場所,隨處可見垃圾分類的宣傳引導。在這座美麗的海濱城市,文化和旅游行業正積極投身于垃圾分類的綠色變革之中,走出了一條從宣傳推廣到標準建設,再到源頭減量的創新發展之路,不僅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做出積極貢獻,也為市民和游客帶來了更加綠色、文明的文旅體驗,推動垃圾分類人人有責從口號號召轉化為全社會共建共享的文明自覺,為高顏值生態廈門建設注入持久的精神動力。
宣傳推廣 開啟綠色低碳啟蒙
綠色引導:景區立體化宣傳垃圾分類
近年來,在廈門這座令人向往的濱海旅行熱門城市,垃圾分類的文明新風,吹向各景區景點,讓游客在山海美景中“入鄉隨俗”,踐行綠色文明。胡里山炮臺的導覽屏上,“海上花園新時尚,垃圾分類我先行”的標語滾動播放,提醒每位踏入景區的游客,這里不僅有歷史的溫度,更有著分類的態度;鼓浪嶼島上,每一名志愿者都是垃圾分類宣傳大使,熱情洋溢地向游客傳遞垃圾分類、垃圾不落地等理念,用心守護世界文化遺產;天竺山景區實行“無紙化”門票模式,倡導經營商戶采用可重復使用包裝、可降解制品等綠色制品,從源頭上大幅減少垃圾的產生,引導游客踐行綠色節約理念……
作為外來游客旅途中的重要陪伴者,導游對游客引導至關重要。導游們不僅主動提醒來廈游客自備一次性洗漱用品,更將垃圾分類知識融入導游詞,提醒游客配合垃圾分類,倡導文明旅游新風尚。
這些場景正是廈門文旅行業積極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將垃圾分類宣傳融入旅客旅行體驗的縮影。
綠色窗口:酒店引領綠色消費習慣
酒店民宿作為外來游客的重要停留場所,不僅是旅居空間,更是來廈游客深度感受廈門社會文化底蘊與城市文明氛圍的“窗口”。
酒店民宿中的垃圾分類工作也必不可少,不僅公共區域和客房內配備分類垃圾桶,自2021年《廈門市文化和旅游局關于星級飯店不主動提供客房一次性用品的通知》實施以來,全市星級飯店已基本實現不主動提供牙刷、梳子等“六小件”一次性用品,并通過在網絡預訂平臺進行相關標注說明、在前臺放置提醒卡等告知旅客。此外,部分星級飯店還在客房配置環保卡,衛生間提供更低碳節能的大瓶裝洗發液、沐浴露,客用品外包裝使用再生材料或可降解材料;瑞頤酒店等還會主動發送入住確認短信,提醒客人酒店不主動提供“六小件”,引導旅客養成綠色消費習慣,從源頭上減少垃圾產生。
相關工作開展以來,廈門把垃圾分類作為酒店星級復評的“前置條件”,促使星級酒店建立全流程管理體系,餐廳倡導“光盤行動”,后廚食材采購中精準控量減少廚余垃圾。如今,綠色低碳的消費習慣,已經從行業自律轉為經營共識,在黃厝社區,還成立黃厝民宿協會和商家聯盟,倡導各民宿在店內擺放分類垃圾桶、張貼垃圾分類宣傳海報,并建議會員民宿不主動提供“六小件”。另外,正在研究擬定的民宿評級標準中,也將對垃圾分類工作提出要求,促進垃圾分類意識和綠色低碳理念在民宿產業落地。
不少酒店民宿的經營者表示,隨著綠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更多旅客出行時選擇自帶牙刷、剃須刀等清潔用品,近年來收到相關需求的客服電話越來越少了。在市文旅部門相關負責人看來,推動酒店民宿成為垃圾分類的“文明驛站”,讓游客在帶走美景記憶的同時,更留下對這座城市的綠色好印象。
文旅活動 賦能垃圾分類影響力
在文旅融合宣傳方面,市文旅部門依托系統資源優勢,將垃圾分類知識融入文旅活動及惠民演出。文藝院團創作三句半、答嘴鼓、詩朗誦、南音歌仔戲等本土特色文藝作品,通過市民文化節等平臺普及分類知識。演出前滾動播放宣傳視頻,演出中設置互動問答、有獎競猜等環節,讓群眾在欣賞文藝表演的同時自然接受環保教育。在版權宣傳周、書香鷺島活動月等大型活動現場,通過互動向市民和游客傳遞垃圾分類知識,發放宣傳卡片,倡導大家參與垃圾分類。同安影視城“低碳露營節”、天竺山戶外徒步等活動中,也巧妙融入垃圾分類元素,組織志愿者傳播文明旅游、低碳生活等綠色理念。此外,廈門借助大型賽事和文化活動契機,邀請明星助力垃圾分類宣傳,進一步擴大社會影響力,推動垃圾分類理念從城市共識向全民行動深化。
以書本為載體、以互動體驗為特色,圖書館設置垃圾分類主題書架,開設主題繪本課堂,讓垃圾分類啟蒙在書香中傳遞推廣。市少年兒童圖書館“故事媽媽”俱樂部在原有親子閱讀活動基礎上,逐步加入垃圾分類主題內容,以繪本這一孩子們喜愛的形式,進一步深化小讀者們“垃圾分類”的意識。活動現場還設置了垃圾分類游戲、手工制作等環節,讓小讀者在趣味互動中逐漸掌握垃圾分類技巧,家長們也積極參與,通過親子共同學習,將綠色低碳理念深植家庭。
文旅活動與地方特色藝術形式的結合、明星效應的引入、垃圾分類主題閱讀的浸潤等,讓垃圾分類宣傳打破傳統說教模式,以更具親和力、感染力的方式走進大眾,形成文化搭臺、全民參與的生動局面。
行業規范 夯實綠色轉型基礎
為直擊真實問題,壓實主體責任,廈門文旅部門常態化組織對景區景點、星級飯店、公共文化場館等重點區域開展垃圾分類檢查指導。對于不達標的場所,責令其限期整改,并進行跟蹤復查,促使不斷提升垃圾分類工作質量,推動文旅行業綠色轉型、提升城市文明形象。
提升垃圾分類專業水平,市、區文旅部門常態化開展垃圾分類知識培訓,邀請專業講師為文旅系統工作人員、星級飯店從業人員、導游,以及旅行社、劇本殺等新興行業從業人員開展垃圾分類培訓;同時開通線上網絡課程,在定期開展的導游等級考核管理中,也將垃圾分類知識納入相關培訓內容,督促從業人員提升相關知識水平和宣傳引導能力,用更專業的知識引導消費者參與垃圾分類。
通過檢查指導、常態化培訓、線上課程與考核管理結合,既能讓文旅行業從業人員精準掌握垃圾分類知識,以專業素養成為垃圾分類的“活教材”,在服務中自然傳遞綠色生活理念;更能借助酒店住宿、導游講解、景區游覽等高頻接觸場景,將垃圾分類融入游客的出行體驗,讓游客在感受廈門文旅魅力的同時,潛移默化接受綠色低碳教育,形成從主動引導到自覺參與、最終在社會獲得廣泛認同的良性循環。這不僅為廈門深化垃圾分類工作培育了一支帶動力強的一線傳播隊伍,更以旅游服務為橋梁,將文明習慣和生態意識輻射到更廣泛人群,為城市文明底色增添可持續的綠色動能,更推動垃圾分類“廈門模式”輻射全國。
(文/圖 廈門日報記者 柯笛 通訊員 林時蔚 張雅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