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帶孩子選購零食。
“又開了一家零食集合店!”上周末,接送孩子放學的梁先生發現,后埔步行街上新開了一家“糖巢零食”。他感嘆,前不久路過的時候還是生鮮超市,轉眼就變成了零食店,與“趙一鳴零食”相距僅幾百米,“零食店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了”。
廈門量販零食市場,除了本土的“糖巢零食”,“趙一鳴零食”“好想來品牌零食”“零食艙”“好特賣”等眾多外地品牌也紛紛來廈跑馬圈地。而這類零食集合店,由于琳瑯滿目的商品及支持拆來零賣等,吸引眾多年輕群體的光顧,甚至有人將去零食店當成一種日常消遣。
市場
頭部品牌同一商圈碰面 打起了擂臺
“大牌低價”“質優價廉”……記者來到梁先生提及的后埔步行街“糖巢零食”店發現,肉制品、飲料、糕點、糖果、果脯等不同品牌幾千款零食大集合,其中不乏咪咪蝦條、衛龍辣條、彩虹糖等童年記憶,店內商品除了少部分按數量出售,大多是以計稱的方式結算。該店10月28日開門迎客,原址是一家經營多年的生鮮超市。在同一條街上,相隔幾百米的地方,還有一家“趙一鳴零食”,是今年8月底開業的新店,緊挨著的還有一家名為“零食艙”的量販零食店。一條不長的后埔一條街,三家不同品牌的零食店打起擂臺,甚是熱鬧。
據了解,“糖巢零食”起源于廈門,其第一家門店于2011年7月在泰和花園開業。該品牌相關負責人吳先生透露,“糖巢零食”目前在全國已有2000多家門店,廈門就有近300家。
“趙一鳴零食”后埔店負責人凌平華說,這是他在廈門加盟的第二家“趙一鳴零食”,第一家店開在安兜。自去年5月正式登鷺以來,“趙一鳴零食”在廈門的拓店速度不容小覷。“今年1月底開業的安兜店,是這個品牌在廈門的第6家門店。今年8月底開業的后埔店,是它在廈門的第32家門店。”凌平華說。
凌平華已經在百貨市場打拼了十多年,今年正式轉換賽道投資量販零食圈。在他看來,休閑零食的市場潛力巨大,具有廣泛的適用場景,比如在家中看劇、在辦公室解饞、外出游玩或者招待客人等。而量販零食店就是能把不同品牌、不同種類的休閑食品集齊,為消費者一站式采購提供便利,同時借助總部規模化采購優勢,給出實惠的價格。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底,國內量販零食門店總數2500家左右,2022年門店數量約1.3萬家,而截至2023年10月,量販零食店數量已然突破了2.2萬家。“糖巢零食”的吳先生說,隨著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大,慢慢地,量販零食的頭部品牌基本都會在同一個商圈碰面,形成群雄逐鹿的局面。
體驗
進來就有莫名的爽感 購買欲飆升
量販零食店的選址往往在商業街、學校周邊、城中村等人流密集區,加上琳瑯滿目的商品及統一的裝修風格,打造出沉浸式購物體驗,吸引了不少消費者,還有人甚至將去零食店當成了一種日常消遣。記者在多家零食店分別觀察發現,消費者中以年輕人居多,也有不少是父母帶小孩的,還有身穿校服的學生,甚至有老人穿梭其間。
“進來就有莫名的爽感,購買欲直接飆升。”“00后”萬女士和閨蜜跟記者說,店內統一明亮的裝修及陳列整齊的零食,一下子就勾起了饞蟲。
今年剛退休的吳先生和老伴也在店內閑逛。吳先生說,門店營造出“逛”的感覺,讓人忍不住進來溜達。
“趙一鳴零食”的凌平華告訴記者,量販零食店的消費主力集中在18歲至35歲的年輕群體。“就我這家門店而言,客流高峰基本出現在每天19點至22點,人多的時候,結賬都要排隊,其中約80%是回頭客。”
記者在多家量販零食店內看到,入口處擺放了大小不同的購物籃及購物車,就是為了方便兒童挑選購買。
觀察
同質化嚴重 這門生意經不好念
除了廈門本土的“糖巢零食”,“趙一鳴零食”“好想來品牌零食”“零食艙”“好特賣”等眾多外地品牌也紛紛來廈,市場競爭愈演愈烈。
各品牌紛紛放大招“攻城略地”,不僅推出“加盟新政策”,還有多項補貼。據“糖巢零食”消息,今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0加盟費、0培訓費、0配送費、0選址服務費及0利潤裝修,還提供日常經營補貼、店招補貼及房租補貼等;“趙一鳴零食”也緊隨其后,宣布簽約時間在11月1日至12月30日的加盟商,可享受0加盟費、0培訓費、0管理費、0服務費、裝修0利潤及開店補貼、大招牌補貼。
不過,這門生意經似乎并不好念。記者走訪發現,和“糖巢零食”“趙一鳴零食”同處一條街的“零食艙”已經打出了重裝升級的海報,店內零食正在打折出售。
曾加盟過量販零食店的余女士告訴記者,這行利潤很薄,還需要支付租金、員工工資等,“堅持了一年多,發現沒賺到錢,再加上人手不足,還是咬咬牙關店了”。
業內提醒
選址定生死
經營定成敗
“選址定生死,經營定成敗。”“糖巢零食”的吳先生提醒,就選址來說,開量販零食店要重點考慮人流,還要考察周邊的業態是否豐富,最好是擁有學校、醫院、菜市場等業態的成熟商圈;其次,在綜合考量成本后,店鋪經營面積盡量足夠大,以提高存貨率,為顧客打造多樣選擇。經營方面則是在加盟前注意考察品牌實力,“有實力的品牌,能在營銷活動上給加盟商更多支持。”
(廈門晚報記者 吳佳 圖/記者 陳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