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屆全國中學生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前天在廣州閉幕,廈門中學生獲得1金3銀。
1金3銀獲得者來自廈門一中和雙十中學,其中廈門一中高二學生王一揚獲得金牌;雙十中學高二學生曾佑民、廈門一中高二學生吳仕銘、廈門一中高二學生姚牧語均獲得銀牌。
這也意味著他們獲得了破格入圍強基計劃資格,用大白話說就是,獲得申請降分錄取名牌高校的資格。
本次決賽共有全國30個省的代表隊,577名中學生參加,最終150人獲得金牌,260人獲得銀牌,167人獲得銅牌。
福建代表隊奪得4金14銀1銅。
(廈門日報佘崢)
鏈接
考題之一是解剖蟑螂
和往年相比,今年的生物奧賽變化很大,接軌國際賽事,難度上升不少。
參賽學生說,生物奧賽國賽先進行理論考試,一共3小時,80道不定項選擇題,每題4個選項。理論考試之后,前240名進入實驗環(huán)節(jié),從早上8點半,考到18點,將近10小時。實驗內(nèi)容包括植物學、細胞遺傳、動物學等。
其中動物學實驗是解剖蟑螂。學生們說,一進考場,等候他們的是240只蟑螂,每只3厘米-4厘米長,不過蟑螂不是活的,是經(jīng)過殺菌處理的標本,題目要求解剖蟑螂,觀察口器、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內(nèi)部結(jié)構(gòu)。
據(jù)悉,這并不是全國生物奧賽第一次把蟑螂加入考題。(佘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2025年“成功禮”頌典舉行2025-06-24
挖掘泉州的鄉(xiāng)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