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春節臨近,同安區喜慶氛圍逐漸濃郁。今日起,海西晨報聯合同安區委宣傳部推出“富美銀城滿眼春:廈門年·同安味”系列報道,聚焦吃住行游購娛等領域,推出同安“爆款”文旅產品,滿足市民游客多元化、個性化、品質化的消費需求,形成年味濃、服務好、旅游熱的節日氛圍。
入口即化的封肉、甜香誘人的炸棗、“內涵”豐富的薄餅……春節臨近,在同安人眼中,年味就是年夜飯的經典菜肴和藏在街頭巷尾的古早味道。
千年銀城同安,是城鄉結合、山海交融之地,既有山貨,又有海鮮,為餐飲業提供了豐富的食材,通過烹飪、加工、制作,形成了封肉、炸棗、薄餅、碗仔粿等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美食系列,不斷吸引八方游客前來同安尋味。為了讓廣大市民游客了解、品嘗同安美食,讓龍年春節過得更有“味”,同安區暖心推出美食推薦指南。
薄餅
卷起同安人的“家鄉味”
“調羹烙餅佐春色,春到人間一卷之。”春卷,在同安也叫薄餅,相傳明朝重臣蔡復一夫人李氏做薄餅助夫,成為蔡氏家族代代相傳的一寶,薄餅的做法由此在同安民間廣為流傳。因為“薄餅”是蔡夫人所創,民間又有“美人薄餅”或“夫人薄餅”的說法。
在同安人眼中,過年過節吃薄餅,寓意能包住福氣、撿到錢財。一張薄薄的餅皮,包裹著十幾種食材,卷起了同安人的“家鄉味”。薄薄的餅皮口感Q彈勁道,搭配上十幾種時令蔬菜炒成的菜料、香味撲鼻的油飯以及花生酥等配料,一口咬下去,滿嘴留香。
炸棗
金黃小球外酥里糯
春節美食有很多,但對于大部分同安人來說,沒有炸棗飄香的春節,就不叫過年。同安炸棗流傳至今已有上百年,被稱為“同安三寶”之一,深受市民喜愛。
炸棗面皮是用糯米粉、熟地瓜肉以及白糖攪拌而成,餡料有芝麻餡、花生餡等,經過多道程序制作而成。取糯米團、裝餡料、下鍋油炸……待一個個金黃色的小球浮上油面,就差不多熟了。剛出油鍋的炸棗外皮酥脆、內餡香甜,讓大家都想趁熱嘗嘗。
封肉
蘊含豐富的同安文化
光澤油亮、醬香軟糯的同安封肉是同安人年夜飯必不可少的菜肴。同安封肉蘊含著豐富的同安文化,是千年古城同安的飲食文化瑰寶。相傳,同安封肉是為紀念王審知被敕封為“閩王”而創制的一道菜肴,成為海內外同安華僑最喜歡的一道家鄉菜。
封肉又是如何烹飪出來的?同安居民常用切成方形的整塊豬腿肉,加上香菇、板栗、蝦米、海蠣干等佐料,用紗巾包裹,淋上醬油、蠔油,放入汁水中長時間慢燉。出鍋的封肉色澤紅亮、香濃味美,濃郁的肉香中裹挾著大海的鮮美,令人唇齒留香。
【溫馨提示】
品美食要注意“舌尖上的安全與文明”。同安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提醒廣大市民群眾,外出采購食品要選擇正規渠道,務必查看標識;外出聚餐或網絡訂餐,盡量選擇監督公示為“笑臉”或“平臉”的餐飲單位;要注重膳食平衡,葷素搭配,避免貪嘴;要注意用餐衛生,倡導使用公筷公勺,適度點餐,反對浪費,踐行“光盤行動”。
(海西晨報記者 林燕萍 通訊員 余雪燕 葉子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