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俊秀,九溪潺潺。入秋的廈門市翔安區,遠山翠黛,瓜果飄香,廠區林立,高質量發展生機盎然。10月19日,翔安區迎來建區20周年。
二十載披荊斬棘,二十載櫛風沐雨,二十載砥礪奮進,二十載業翔民安。
20年間,見證了翔安從農業區到產業強區的蛻變:412平方公里的土地,地區生產總值從建區時的22.4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887.14億元,增長39倍;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從25.73億元增長到1786.9億元,增長68倍;財政總收入從1.17億元增長到98.43億元,增長83倍;固定資產投資總量從4.36億元增長到865.06億元,增長197倍,連續多年位居全省各縣(市區)第一;一躍成為廈門跨島發展的主戰場、主陣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
今年1—8月,全區536家規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1029.7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為14.4%,分別高于省、市增速12.3和19.0個百分點,全市排名第一。
20年來,翔安已蝶變成為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濱海新城,去年,入圍“2022年中國工業百強區”、獲評“全國2022高質量發展十佳城區”。翔安區委書記黃鶴麟表示,翔安將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主動適應和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構建“4+3+3”現代化產業體系,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繼續當好廈門經濟高質量發展“增長極”。
工業立區
撐起新區發展大框架
不久前的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友達光電推出的“沉浸式車艙解決方案”引發業界高度關注。
友達光電(廈門)有限公司于2005年入駐火炬高新區(翔安)產業區,見證了近20年來翔安工業的高速發展,翔安的沃土也成就了這家百億產值企業的茁壯成長,成為翔安工業龍頭光電產業的典型代表。
在改革開放45周年·翔安建區20周年暨央媒話廈門季度座談會上,翔安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佳鍛介紹翔安區情時表示:“一直以來,翔安區始終堅持‘工業立區、產業強區’的發展思路,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增強產業新動能和市場競爭力。”
記者注意到,建區后,翔安的輕工食品、光電、電子信息等主導產業加快集聚發展;“十一五”期間,翔安確立了以工業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格局,重點發展光電、電子信息、輕工食品等主導產業;“十二五”期間,形成了5個產業發展戰略重點;“十三五”期間,大力實施“優一強二壯三”產業發展戰略,重點發展電子信息及配套產業、現代商貿物流產業、海洋新興產業與現代農業、臨空產業等四大主導產業。
以平板顯示產業為例。2022年,以TFT-LCD模組為主要產品的友達光電,以中小尺寸面板為主要產品的天馬微電子,以液晶電視、顯示器為主要產品的冠捷科技三家產值均超過百億元,雄踞該產業排行榜單前三位。
翔安區工信局局長陳彼得說,目前翔安的平板顯示產業鏈條已覆蓋玻璃基板、面板、模組、整機等上下游全產業鏈,布局在火炬(翔安)產業區、同翔高新城(翔安片區)、翔安工業集中區(市頭片區),共有規上企業37家,2022年實現產值672.2億元,已占全市該產業的“半壁江山”。其他傳統優勢產業同樣均衡發展、表現優異。
從風頭水尾,到名企滿園;從蓬勃發展的工業集中區,到各個產業飛速發展的重要載體平臺,是翔安實現完美蛻變的最大內生動力。
記者了解到,翔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已從建區之初的21家發展到536家。20年來,友達光電、冠捷科技、宸鴻科技、電氣硝子、ABB、聯芯、天馬、中創新航等重大產業項目相繼引進,并帶動上下游配套企業加速集聚成群。
數據顯示,當前翔安區工業區建成面積已達18.7平方公里,工業總產值達到1786.9億元。工業立區,猶如厚重的脊梁,撐起了新區發展的大框架,也為翔安的大開發大建設提供了堅實的底氣。
產業強區
構筑現代產業大體系
9月份,中國衛品材料A股第一股廈門延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延江股份”)位于翔安的二期智能工廠投產,這條全智能的立體生產線及配備的全自動立體倉庫可大幅減少用工量,并助力企業實現產能翻番。
“在我們新生產線的加持下,僅僅打孔膜和打孔無紡布年產能都可以達到2萬噸,滿足海內外市場需求,如今我們的產品已經有60%~70%供應給海外市場。”延江股份公司總經理謝繼權說。
2017年,延江股份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成為國內一次性衛生用品行業首家A股上市公司,市場占有率國內第一,是翔安本土培育出來的首家上市企業。
以延江為代表的新材料產業,以中創新航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以瀚天天成、聯芯為代表的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產業,扎根本土,深耕發展。
“十二五”以來,圍繞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以產業強區,增強高質量發展后勁,翔安厚積薄發,只爭朝夕。翔安區委副書記、區長李毅說,“我們已形成平板顯示、半導體和集成電路、機械裝備、新能源新材料四大主導產業鏈群,擁有2條500億級產業鏈,成為廈門市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和全省最大的光電產業基地。”
產業高度集群化所產生的強大吸附力和正向推動,使得更多相關企業紛紛落戶翔安,加速了產業的配套和完整產業鏈的形成。
以半導體和集成電路領域為例,翔安業已形成一條半導體照明產業鏈,覆蓋上游LED片的切割和封裝(代表企業為晶宇光電、開發晶照明),下游的半導體照明應用(代表企業為強力巨彩、龍勝達等);一條初具規模的集成電路產業鏈,包括IC設計(代表企業為英諾爾電子),晶圓制造(代表企業為聯芯集成電路),供應鏈(代表企業為弘信電子)等環節。平板顯示,形成重要的國家級液晶電視研發生產基地和全球領先的觸控產品研發生產基地。
翔安區發改局局長趙石磊說,“十四五”期間,在“4+3+3”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翔安將益加重視生物醫藥、航空臨空、海洋高新3個特色重點產業的燃動引擎效應,為產業聚變積蓄強大后勁;關注旅游會展、文創體育、數字產業3種新興潛力產業的成勢和迅猛發展,拉動城市經濟能級持續躍升。
而航空新城、鳳翔新城、同翔高新城(翔安片區)、廈門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廈門科學城(蓮河片區)等五大產業發展平臺的加快建設,也將為翔安區產業新一輪跨越式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和載體。
產業強區,高質量發展的產業,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生機勃發新翔安的必然路徑。
創新活區
科技賦能推動大發展
“接下來將強化在新能源動力與儲能電池行業的創新主體地位,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充分發揮‘鏈主’企業的示范帶動效應,在自身快速發展同時,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創共贏。”中創新航新能源(廈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中創新航是“十四五”以來落戶翔安的百億級企業,項目總投資約300億元分三期建設,目前一、二期已建成投產,三期正加速推進。全部投產后年產能將達到60GWh(億瓦時)突破百億,再創“廈門芯速度”。
科技賦能高質量發展。“十四五”以來,翔安加快構建以創新驅動為主引擎的發展動力機制,全社會研發支出將占GDP比重達3.4%,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將達到60%以上,“創新”成為最大的關鍵詞。
事實上,從實驗室研發到孵化項目,近年來落地翔安的載體平臺“科技味”十足——
翔安創新實驗室,是我省唯一聚焦生物醫藥領域的省級創新實驗室,已牽頭研制出全球首個戊肝疫苗、全球首個新冠總抗體檢測試劑等多個創新產品。
嘉庚創新實驗室,引進/聯合諾獎團隊、院士團隊、高端產業化團隊等開展9大項目群60余項科技項目攻關,在電化學儲能、氫能、半導體與未來顯示等領域攻克20余項關鍵核心技術,吸引外部投資逾5億元。
鉅瓷科技,其注射成形氮化鋁陶瓷生產技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是國內最大的專業氮化鋁陶瓷研發、生產基地,目前產能及銷售規模處于全球第二。
如今,翔安區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418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9家、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86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8家。
創新活區,科技賦能,持續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翔安,正以只爭朝夕的奔跑姿態和一往無前的開拓精神,踐行“跨島發展”的神圣使命,推動創新、繁榮、生態、活力、幸福的“五個翔安”再上新臺階,為廈門努力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翔安更大貢獻。(福建日報記者 陳挺 通訊員 林瑞聲 葉曉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