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殘疾預防,提高全社會殘疾預防風險綜合防控能力,可有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近日,廈門在全省率先出臺《廈門市殘疾預防行動計劃(2022-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結合本地實際制定相關內容和指標。
市殘聯先后征求各區(qū)政府殘工委、34家市直相關單位、市級醫(yī)院、社會組織等部分專家及殘疾人親友代表意見,及時對接省相關部門,對建議進行整理、研判和回應,提高政策科學性和可行性。《行動計劃》提出,要通過扎實推進婚前、孕前保健,加強產前篩查診斷,全面開展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和聽力篩查,做好國家0-3歲殘疾兒童早期干預試點工作,大力推進0-6歲兒童致殘性疾病篩查,建立篩查、診斷、康復救助銜接機制,有效控制出生缺陷和發(fā)育障礙致殘,強化早期干預,把好殘疾預防第一道關口。
此外,我市因地制宜,在省級提出的25項指標中對10項指標進行提標,最大提標幅度達20個百分點,側重婚前醫(yī)學檢查、高血壓和2型糖尿病患者規(guī)范管理服務及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覆蓋等,最大限度減少殘疾發(fā)生、發(fā)展,增加群眾“幸福厚度”。
《行動計劃》的目標為,到2025年,廈門市覆蓋經濟社會發(fā)展各領域的殘疾預防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殘疾預防服務網絡更加健全,全民殘疾預防素養(yǎng)明顯提升,遺傳和發(fā)育、疾病、傷害等主要致殘因素得到有效防控,殘疾康復服務狀況持續(xù)改善,殘疾預防主要指標處于全國前列。《行動計劃》提出,要全面實施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殘疾預防三級防控策略,著力推進關口前移、早期干預。
根據《行動計劃》,我市還將重點開展殘疾預防知識普及行動、出生缺陷和發(fā)育障礙致殘防控行動、疾病致殘防控行動、傷害致殘防控行動、康復服務促進行動等五大行動,包括組建市、區(qū)殘疾預防專家講師團、康復專家組和志愿者隊伍,繼續(xù)實施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支持有關高校開展康復治療學、康復工程技術等相關專業(yè)建設等。(廈門日報記者 何無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