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務新市民,攜手奮進新征程。12月1日,在廈門銀行業保險業新市民金融服務工作新聞發布會上,一系列新市民金融服務舉措公布,其中包括,通過“廈門新市民識別卡(試行版)”,精準服務新市民需求;優化創新,不斷豐富相關產品服務等。據悉,在廈門銀保監局引領下,新市民金融服務機制逐步完善,金融供給持續加大,新市民金融服務成效初步顯現。
服務機制逐步完善
廈門銀保監局積極落實銀保監會工作部署,立足廈門市新市民群體人數多、占比大的特點,及時出臺加強新市民金融服務工作的行動方案,細化6個方面23項具體措施;召開新市民金融服務推進會,要求銀行保險機構健全完善新市民金融服務機制,有序推動各項政策舉措落地見效。
廈門銀保監局與廈門市發改委深入探討新市民精準識別問題和解決方案,共同推動廈門信息集團依托個人白鷺信用分信用數據開發新市民精準識別標簽管理系統。目前,該系統已上線試運行,市民可以關注“白鷺分”微信公眾號,在“新市民專區”授權后即可展示“廈門新市民識別卡(試行版)”。通過新市民精準識別,可以支持銀行保險機構更深入細致地開展新市民金融服務的分類管理、統計分析工作,理清目標客群,開發專屬產品,強化主動服務意識,擴大服務覆蓋面,全面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務的精準化、專屬化、有效性。當前,廈門銀保監局正在積極推動轄內銀行保險機構以新市民識別為契機,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健全責任體系、強化激勵約束,以新市民需求為導向,多措并舉,在新市民創業就業、住房安居、職業培訓、子女教育、養老醫療、基礎金融服務等方面創新和發展個性化、差異化、定制化金融服務產品,不斷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務的廣度、深度和精準度。
金融服務產品不斷豐富
廈門銀保監局積極推動做好新市民創業就業金融支持。梳理發布廈門市產業功能區一覽表,引導銀行保險機構與廈門島內外新市民較為集中的區、鎮(街道)以及創新創業基地、產業工業園區等重點區域的精準對接。鼓勵開發針對家政人員、網約車司機、外賣騎手的務工人員意外保險產品,提高新市民創業就業保險保障水平。
支持創新新市民托育金融服務產品。廈門銀保監局指導市銀行業、保險業協會與托育行業協會建立交流機制,發布65家重點支持的托育機構名單及金融服務需求,推動加強托育行業金融服務,積極滿足來廈打拼新市民群體對嬰幼兒照護服務的需求。
參與提升新市民醫療金融服務水平。推動商業健康保險與基本醫療保險有效銜接,聯合市醫保局等8部門積極發展“惠廈保”普惠型商業補充醫療保險,不限投保人年齡、職業、戶籍、健康狀況;聯合廈門市衛健委、醫保局等部門創新推出醫療領域數字信用產品“信用就醫”,讓新市民享受先診療后付費的就醫便利。
此外,廈門的銀行保險機構還主動服務臺胞新市民融合發展,推出獨具特色的金融服務,銀行發行臺胞新市民專屬信用卡、專屬線上化匯薪產品“薪速匯”;臺資保險公司在醫院設立臺胞醫保服務站,配備服務專員協助臺胞新市民辦理臺灣健保報銷。
金融服務成效初顯
在廈門銀保監局的統籌推動下,轄內銀行保險機構新市民金融服務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10月末,為新市民提供相關信貸產品163個,授信額度2131.12億元,貸款余額1318.22億元;為新市民提供相關保險產品63個,保險金額6200.69億元。
首先,聚焦服務重點行業。針對新市民占九成以上的建筑安裝、居民服務、零售等傳統行業和新市民占七成以上的科技創新、文化創意等新興產業“兩頭集中”特點,引導機構合理傾斜金融資源,增加信貸供給。截至三季度末,以上行業貸款余額均比年初實現較大增長。
其次,聚焦服務重點領域。支持吸納較多新市民就業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獲得信貸資金;加強對保障性住房項目金融支持,有效滿足新市民安居需求;有效擴大新市民健康保險覆蓋面。
第三,聚焦服務重點群體。支持銀行保險機構開發農民工工資保函,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共為194家企業出具保函2.21億元;推動服務網點建設298家“愛心驛站”,為環衛工人、出租車司機、快遞小哥等新市民提供舒適的休息環境;推動保險機構發展適合新市民職業特點的雇主責任險、意外險等業務。(海峽導報記者 鐘榕華 見習記者 周恩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