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實行閉環管理,謝絕訪客入內;設置快遞臨時存放處,精細分類減少接觸;加強疫情防控宣傳,深入開展健康排查……昨日,我市小區、村居遵守廈門市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揮部的通告,緊張而有序、有效地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凝心聚力、共克時艱。居民們切身感受到我市疫情防控工作開展的力度,有安全感和信任感,紛紛主動加入志愿者行列,為疫情防控工作貢獻力量。
居民支持閉環管理 發自制臨時通行證
“小區閉環管理,不聚集、不扎堆,謝絕訪客……”昨日上午,記者走訪嶼后北里、西浦路、禾祥東路、集美新城等島內外多地的居民小區發現,測溫亮碼、臨時通行證等已成為居民進出小區的“標配”。
不少小區還印發了自制的臨時通行證,這些通行證上,除了體現居民住址、電話等基本信息外,還印有“戴口罩、勤洗手”等提示語,成為疫情防控的“宣傳卡”。
“這是對小區所有居民負責,肯定要支持。”家住集美蓮花新城的陳先生告訴記者,大家對小區閉環管理和臨時通行證十分支持,還有不少鄰居受到感召,穿上紅馬甲,志愿到門口協助測溫亮碼工作。
相較居民小區,部分村居的道路和出入口很多,管理起來更為復雜。昨日上午,記者來到灌口鎮田頭村,由于并非本村居民,立即被現場值守人員勸離。記者輾轉聯系到田頭村黨委書記、村委主任林錦輝了解到,目前田頭村17個路口已經封閉了14個,僅保留枋塘路口、洋坑路口、大嶺路口3個出入口。
“如果出村買菜進貨,也都要求盡量在1個小時以內趕回來。”林錦輝告訴記者,對于需要出村工作的村民,村里也會嚴格登記,要求點對點往返。
快遞分類減少接觸 公共區域嚴格消殺
走訪中,記者發現幾乎所有小區都在門口設置了臨時存放處,小區保安負責監督無接觸配送。有些小區,還對這些外賣、快遞進行了分類,例如集美中交和美小區按照快遞公司進行分類。
“外賣、快遞分類放好,居民才不會翻來翻去找。”在集美區國貿天峯小區3號門崗,記者看到臨時增設的外賣、快遞柜旁,有物業工作人員推著購物車正在“裝貨”。工作人員說,除了“無接觸”配送,他們還把外賣、快遞按照樓號放置,避免業主領取時翻找,如有大件快遞,業主不方便搬運,還可以聯系物業配送上門。
記者在廈禾路廈禾裕景小區門口看到,臨時貨架每一層都擺滿了快遞,戴著口罩的工作人員正在對快遞進行消毒。
“電梯按鈕、門把手等接觸較多的位置進行多頻次消毒。”廈禾裕景物業服務中心負責人張先生告訴記者,負責消毒的工作人員身穿防護服,對小區的公共區域進行無死角消殺,特別是出入口的消毒次數每天不低于4次。此外,該小區內設有防疫專用桶及廢棄口罩專用垃圾桶,并定時進行消毒。“每次看到消殺工作人員,就安全感滿滿。”家住華天花園小區的游先生說。
積極做好防控宣傳 深入開展健康排查
“勤洗手,常通風,不扎堆,不聚集。”在走訪過程中,記者留意到,松柏佘厝新村、西浦路永年天墅、集美蓮花新城、中交和美等不少小區都拉起了內容各異的紅色宣傳橫幅,在小區門口、樓棟門廳等位置,還張貼著各式各樣的宣傳標語和宣傳海報。
為了讓上了年紀的老人也了解最新的疫情防控通告內容,嘉禾路華天花園、蓮前西路怡富花園等小區在測溫處掛起了小喇叭,采用閩南話和普通話“雙語”循環播報疫情防控相關信息。此外,灌口鎮多個村居還利用村內的廣播系統,除休息時段外,循環播放疫情防控通告內容,爭取將宣傳真正做到家喻戶曉。
昨日的采訪中,記者也從蓮前街道、筼筜街道等多個街道了解到,街道各社區工作人員已開展拉網式居民健康排查。其中,蓮前街道表示,自9月12日晚開展拉網排查,已于9月13日當天完成轄區總人數278662人的健康排查工作,對來自中高風險地區的入廈人員,落實隔離、核酸檢測、健康監測等各項措施,確保不漏一人。(廈門日報記者 劉少敏 楊霞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