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名片
廈門第二東通道工程西起枋鐘路與金尚路交叉口,接在建第二西通道本島連接線,以隧道方式下穿現有枋鐘路,向東以橋梁方式跨廈門東海域,終于翔安大道,接已建翔安南路劉五店互通,路線全長約12.4公里。廈門第二東通道2019年動工,預計2022年建成,其中的跨海大橋是繼港珠澳大橋之后的第二座裝配式跨海大橋。
近日,廈門第二東通道工程全線建設響應市委百日沖刺行動部署,雙節期間不停工,為按時通車打基礎、做準備。昨日,記者走訪廈門第二東通道工程A3標段項目施工現場,了解工程最新進展情況。
昨日,工人進行墩臺預制作業。(本報記者 王協云攝)
雙節不停歇 全力以赴促進度
昨日上午9時,記者來到廈門第二東通道工程A3標段項目施工現場,施工現場由預制墩臺場和鋼筋加工場兩部分組成,預制墩臺場8個巨大的預制墩臺模組上,都有工作人員在緊張施工。
“向右一點,在這個位置扣住。”在翔安隧道旁的中山華僑公園,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航局”)員工、木工組組長金志寶正在用對講機指揮3名工人安裝模板,為第二天的澆筑做準備。
在工程A3標段,有一群像金志寶一樣的建設者,來自全國各地的他們都全力以赴投身到廈門的發展建設中。“預制墩臺是廈門第二東通道跨海部分的重要組件,離運墩臺出海的時間越來越近了,我們已經完成了此次出運橋墩的澆筑和出運準備,這個月就可以開始出運作業。”技術人員高慶利介紹,自廈門第二東通道各標段項目部開始百日沖刺行動以來,在路橋建設集團、一航局全力支持下,整個廈門第二東通道項目快馬加鞭,有效保障工程準時通車。
工廠化預制 搭積木式造橋
預制場負責廈門第二東通道工程跨海段橋梁35座墩臺預制任務,分83件構件,目前已經澆筑完成10件。本月首件H20號下節墩臺將出運海上安裝。在墩臺預制場,標段有關負責人介紹,墩臺預制場占地面積9.2萬平方米,岸上預制跨海大橋墩柱就像搭積木,通過將一個橋墩柱分成2至3個組件,制成后再用4000噸大型半潛駁船海上運輸的方式,運抵預定海域拼裝,就可以構成一個橋墩柱。
記者在現場看到,足有6層樓高的預制構件單件僅是7號橋墩的一部分。據悉,最高的預制構件單件可達26.1米,單件最重2620噸,最高橋墩足有15層樓高。
墩臺在模組中成型后,將移動到儲存區暫放,總工程師王海波介紹:“我們通過臺車平移的方式,來實現移動,預制臺座后面就是專業儲存區,該區域地基經過專業處理。”每個模組旁都有鐵軌,是用來內部運輸的。鐵軌直通碼頭,等需要時就可以直接運到碼頭。
不僅是預制墩臺場,沖刺的主旋律響徹整個第二東通道工程建設現場。截至10月2日,鋼管樁72根全部振沉完成;灌注樁完成混凝土澆筑26根,完成比例36.1%;互通區設計鉆孔灌注樁完成比例68.3%;承臺完成混凝土澆筑完成比例22.6%;墩柱完成混凝土澆筑完成比例15.4%。
接下來,廈門第二東通道建設還將繼續加快墩臺預制、鋼筋加工、主線橋施工等重要內容建設,爭分奪秒搶節點。(廈門日報記者 盧劍豪 通訊員 程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