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手在收起離岸渡輪上的纜繩。
水手攙扶下船的乘客。
早上海風和煦,輪渡客船繁忙穿行于鷺江兩岸。在東渡郵輪中心廈鼓碼頭,鷺江81號客輪緩緩靠岸,又一撥游客有序登船。踏上浮橋時,游客的耳畔總回響著“小心腳下臺階”“慢慢走,不要著急”……這是陳麒和吳乾德小心守候在船舷邊,細心叮囑著人們。
陳麒和吳乾德是水手,客船上來回穿梭著他們忙碌身影――起航時,他們疏導(dǎo)客流、拋系纜繩、瞭望海面;停船后,他們每天得用兩小時洗船,是客船最專業(yè)的“美容師”。
日復(fù)一日,迎來送往成千上萬的游客,輪渡客船是鼓浪嶼之行的起點也是終點,是水手們準確無誤的海上作業(yè)、周到細致的接待服務(wù),令行船保持平穩(wěn)安全。
11日上午10:00,記者登上鷺江81號客輪,跟隨水手一起體驗這份“一刻不停歇,與海共奔流”的工作。
專業(yè)強
是船長的“望遠鏡”
還是停船高手
最后一位游客上船,水手們的海上作業(yè)才剛開始。陳麒和吳乾德快步走上前后甲板,他們一個是前水手,一個是后水手,要回收系在客船前后的纜繩。陳麒麻利地拆解著,磨出繭留著疤的雙手,被粗糲的繩結(jié)搓紅。
歸置好纜繩,陳麒登上駕駛室,在船長身邊瞭望,看到記者在身邊,他笑著解釋:“水手要時刻觀察海面是否有漂浮物,提醒船長注意避讓,否則就可能卡住客船的螺旋槳。”作為船長的“望遠鏡”,需要關(guān)注的還有漁船、浮標等。眼見船行至一處浮標旁,他拿起對講機匯報:“廈鼓調(diào)度室,鷺江81號到703號浮標。”行程中,這樣的匯報有三次,陳麒和同伴們必須保持全神貫注。
客船離內(nèi)厝澳碼頭越來越近,陳麒迅速回到甲板。距離岸邊還有20多米,他把纜球拋上岸,與駕駛員、輪機員、后方甲板上的吳乾德配合停船。陳麒和吳乾德操控著客船的停靠位置,讓客船分毫不差地與躉船相接。
系緊纜繩,小跑到船舷邊,陳麒和吳乾德搭起浮橋,疏導(dǎo)兩百多名游客。遇到老人和腿腳不便的游客,他們及時搭把手攙扶,見到嬰兒車和行李箱,他們幫忙搬運。“我們要非常注意突然涌來的巨浪,那時客船會與碼頭拉開距離,一定要固定好浮橋,提醒游客小心。”吳乾德說。
技能多
能蒙眼快速穿繩打繩結(jié)
給客船“美容”也很專業(yè)
這一趟船僅僅是水手們每天工作的一幕,一天下來,同樣的動作、內(nèi)容要重復(fù)好幾十遍。“以前從輪渡到三丘田,行程更密集,一個上午最多能來回30多趟,拋系纜繩60多回。”陳麒十分自豪,“我還年輕,我喜歡這份工作。”
船停了,水手們還得趕緊開始洗船。“游客去沙灘玩,會帶來大量的沙塵,洗船前,得先清掃地上的沙塵,這樣能事半功倍。”陳麒分享著洗船妙招。“就像給自己的孩子洗澡打扮一樣。”吳乾德說,客艙的玻璃上滿是手印,座椅下也總會發(fā)現(xiàn)紙巾和飲料瓶,清理時都要特別注意,“座椅下的救生衣也是我們每天洗船時必須檢查的。”
在輪渡公司內(nèi)部流傳著一種說法,水手們都是全能型男人――既精通洗船這樣的“家務(wù)活”,專業(yè)技術(shù)更是一流。陳麒說,上船前必須考取證書、經(jīng)歷實習期,每年6月還有專業(yè)技能比拼。入行4年,現(xiàn)在陳麟還能蒙著眼,在三四分鐘時間里,用三種方法穿接繩索,再用兩種方法打繩結(jié);而吳乾德來到輪渡公司6年,已經(jīng)在技能比拼中兩次獲得撇纜二等獎。
【記者手記】
用實際行動書寫今日傳奇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建設(shè)知識型、技能型、創(chuàng)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yè)風氣。在少有驚濤駭浪的廈鼓海域,水手們要做的,就是日復(fù)一日苦練本領(lǐng),與自己死磕的工匠精神,是哪怕指間滿是傷痕、掌心磨出老繭,依然堅持的敬業(yè)品質(zhì)。
陳麒今年24歲,不少年輕人嫌水手工作辛苦枯燥,他卻說這是心中職業(yè)的不二之選。“我外公是‘老軌’,就是貨船的輪機長。外公家住在鼓浪嶼,我小時候常去玩,對這片海很有感情。”陳麒說,不僅每天工作都能看到鼓浪嶼,還能接送全世界的游客領(lǐng)略鼓浪嶼的美,這讓他十分自豪。鼓浪嶼申遺成功后,陳麒感到責任更重了――他正在準備三副證書的考試,繼續(xù)提高專業(yè)水平,“我希望未來能成為廈鼓航線的駕駛員,為提升鼓浪嶼的旅游品質(zhì)出力。”
作為陳麒的前輩,吳乾德和妻子都在輪渡公司上班。“兩人一個早班一個夜班,有時幾天都遇不到一起。”吳乾德隨即又笑了,“但得到游客的一句‘謝謝’,就會讓我重新?lián)碛袆恿Α?rdquo;吳乾德說,他已經(jīng)考取了輪機員的證書,“輪渡客船就像我的孩子一樣,今后,我要不斷跟船學習輪機技術(shù),保護“孩子”,讓它平平安安,為它的健康負責。”
對于水手,人們有太多的想象。他們是和大海斗智斗勇,唱著風雨中這點痛算什么的傳奇。如今,沒有歷險故事,但水手們的傳奇還在,輪渡公司的水手們正在自己的崗位上,用實際行動書寫著這一片海域上的傳奇。(廈門日報記者 林路然 見習記者 林施赟 圖/記者姚凡)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廈金號”盾構(gòu)機刀盤順利下井2025-04-27
閩南網(wǎng)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xiàn)泉州在補齊養(yǎng)老事業(yè)短板,提升養(yǎng)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