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張平原
一覺醒來支付寶里突然多了1700元錢,是“天上掉餡餅”嗎?開始,謝先生也以為是,所以當有人來催討時,他“退還”了,但隨后就發現被騙了。昨日,記者了解到,集美警方已對此立案偵查。
借口1 用驗證碼“洗脫罪名”
謝先生住在集美杏濱街道,5月24日,他接到一個號碼為+156734322、自稱是“社保卡中心”的電話,稱謝先生在上海辦理醫保卡盜刷16000元。謝先生第一次接到這樣的電話,很快被“社保卡中心”轉接到了“上海公安局”。通話過程中,謝先生收到一個手機驗證碼,對方表示這是用來“洗脫罪名”的,謝先生當時一陣慌亂,也沒仔細看清發送方是誰,便告訴對方。
借口2 退回支付寶多出的錢
剛掛斷電話,謝先生又收到一條信息,支付寶里收到1700元。很快電話又響了,還是“上海公安局”打過來的,稱錢是借的,讓他趕緊退回來。謝先生并沒懷疑,便按騙子的要求通過支付寶向指定賬戶轉入1610元。
當電話掛斷瞬間,謝先生也頓時從一種茫然狀態中找到方向,聯想起之前收到的那條驗證碼,仔細看了看似乎是“螞蟻借唄”的驗證碼。
“是不是被騙了?”他趕緊報警。這“天上掉下來”的1700元,確實來自“螞蟻借唄”,也就是說,本身就是謝先生自己賬戶里的錢。騙子騙走驗證碼,從“螞蟻借唄”里操作了這筆借款,之后,趁謝先生還沒反應過來,騙走其中1610元。
【數字】
今年1月1日至6月18日,廈門市共接報各類詐騙報警電話10667起,其中成案3968起,占比37.2%;舉報類5238起,占比49.1%。
反詐騙中心工作人員還主動撥打電話33838次,其中,與銀行合作,負責資金封堵的止付專員撥打電話2468次;與運營商溝通,對即將受害群眾進行勸阻的電信封堵專員撥打電話11575次。
今年來,通過“火眼系統”,中心進行案中攔截436起,成功止付149起,止付金額達945.7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