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
生食遭質疑商家稱需要長時間磨合
“生蠔從蠔場到中國直飛的城市,大概是60到72個小時,離開水大概10天到兩周內都能存活。除了從上海、廣州等港口進貨,現(xiàn)在已經有生蠔直接通過廈門港口進來。”郭先生介紹道,海關針對進口水產品活鮮的抽檢非常嚴格,再加上國外養(yǎng)殖場水質條件優(yōu)良,所以進口生蠔來到國內,還是能保證一定的鮮度。
即便是這樣,生蠔生吃仍然讓不少人不安心。陳先生是東山人,家鄉(xiāng)有不少人都養(yǎng)殖生蠔。“就算剛挖起來的生蠔,我也是不生吃的。進口生蠔通過那么長時間的空運,能保證沒有蟲、不變質嗎?”
“我們在福州開第一家店的時候,不少消費者都有懷疑。”郭先生道,三年的經營中,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其實新鮮不新鮮,海濱城市的客人一般吃一口就知道了。”郭先生坦言,在新市場培養(yǎng)生食文化,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前景】
經營成本高市場接受程度仍是未知數(shù)
“我們的經營成本其實很高。”梁女士告訴記者,經營進口生蠔并沒有表面上看起來的高利潤和輕松。由于進口生蠔在存放過程中會慢慢吐水,生蠔一般在到店后第四天,就存在尷尬期。“這個時候的生蠔可以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來形容。”她告訴記者,這個時候往往也是體現(xiàn)經營者理念的時候。
梁女士說,為保證店內生蠔的供應品質,并避免過多損耗,身為經營者,在這方面下了不少工夫。“除了定期舉辦的品鑒會外,我們還會在每周空運生蠔到貨的當日,給我們的‘蠔客’發(fā)短信,讓他們知道,今天吃到的是最新鮮的生蠔。”
而目前,進口生蠔的消費者仍是小眾群體。經營者們也在試圖改變這種狀況,一些進口生蠔吧開始提供外送服務,有的則以相對較低的價格做團購開拓市場。不過最終市場的認可程度仍是個謎。
【提醒】
進口蠔也未必沒病原
還是煮熟再吃最安全
不過,進口蠔也未必靠譜。廈門市疾控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沒辦法確認生吃的情況下生蠔是否受病原污染,所以不建議生食。
“即便是通過海關抽檢過的產品,到達消費者手中還需要多個環(huán)節(jié)。部分環(huán)節(jié)可能脫離監(jiān)管,甚至消費者本身也剛好帶有病原,也是個污染源。”相關負責人表示,一般情況下,病原可以通過加熱滅活,所以包括肉類、海產品,都建議加熱后食用。(記者 王穎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廈金號”盾構機刀盤順利下井2025-04-27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xiàn)泉州在補齊養(yǎng)老事業(yè)短板,提升養(yǎng)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