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福建省氣象臺連續在10時21分和15時49分兩次發布高溫橙色預警信號,而在廈門市氣象臺官方微博上發布的天氣實況顯示,昨日下午2時海滄區吳冠村的氣溫已飆升至35.3℃。
記者走訪島內各處實測溫度發現,引擎蓋上的溫度高達80.5℃,放在上面的活蝦,前一刻還活著,后一刻就快熟了。
汽車引擎蓋可煎蛋。
仙岳花園天橋路面溫度。
海灣公園水面溫度。
【實測】
島內各地溫度不同
海水最涼快,引擎蓋最熱,相差近50℃
●汽車引擎蓋(黑色):80.5℃
●仙岳路上的柏油路面:61.4℃
●仙岳花園天橋路面:61.3℃
●SM馬路石墩:57.0℃
●人行天橋的扶把:49.2℃
●海灣公園水面:32.1℃
昨天中午12時到下午2時,記者走訪了島內多個地點,測量各個地方的實時溫度。不同地方,不同物體被暴曬后的表面溫度差可不小,汽車引擎蓋表面熱得發燙,溫度高得驚人超過80℃;海灣公園的海岸邊,海水表面雖然暴曬,卻保持在32℃左右,腳伸進去還能感覺到涼快。
記者把活蝦放在汽車引擎蓋上,十多分鐘后,暗黑色的活蝦已變得鮮紅,距離熟透已經不遠。
【解讀】
記者實測溫度
為何比預報的高?
為什么記者測出的溫度和天氣預報不一樣?為什么市民外出時感覺氣溫比天氣預報的溫度還高?
記者從廈門氣象服務中心了解到,天氣預報的溫度是空氣溫度,是按照世界氣象組織統一標準測量得來的。在廈門,氣象部門在東渡有一個距離地面1.5米的百葉箱,里面就放著測量溫度的儀器,百葉箱周圍則是空曠的草地。這樣設定主要是為了減少外界因素的干擾,準確地測出空氣溫度。
但空氣溫度并非每個人出門后準確感受到的體感溫度,每個人的體感溫度還受個人體質、濕度、風速等方方面面的影響。而記者所測的溫度則是地表溫度,受到各種環境的影響,加上物質本身的不同,才有了跟天氣預報的溫度相差懸殊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