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廈門日報報道,獻上一束鮮花,擦拭墓碑,向故去的親人表達無盡追思。清明將至,昨日天氣晴好,不少市民全家總動員去祭掃。記者走訪天馬山中華永久墓園、薛嶺山墓陵園,據不完全統計,昨日全市祭掃人數達到64643人次,掀起我市市民清明祭掃的小高峰,比去年清明小高峰的第一天多出一萬余人次。
記者從交警江頭中隊了解到,昨天,連接薛嶺山墓陵園的禾山路、烏石浦路和臺灣街車流量較平時增多,尤其是在上午9:00至11:30之間,但沒有出現大面積擁堵和嚴重的車輛滯留現象。昨天上午,交警江頭中隊出動二十余名警力,在上述路段疏導交通,糾正違停行為,引導車輛盡量停在周邊停車場。
停車位匱乏,一直是清明祭掃的“老大難”問題。薛嶺山墓陵園因面積有限,僅有80多個停車位,近日交警部門協調了陵園附近的臨時工地、還未交付的小區停車場,作為清明期間的臨時車輛停放點。目前,薛嶺山墓陵園內外周邊共有300多個停車位。但即便如此,昨天上午7點半,這些停車位就已停滿了。
昨日上午9點半,記者從島內驅車來到位于集美天馬山的中華永久墓園。在距離中華永久墓園還有200米的天馬路上,前來祭掃的車輛排成小長隊,交警僑英中隊陳隊長帶領20名交警、輔警和18名特勤,在進入中華永久墓園停車場的交叉路口指揮交通,現場交通秩序良好。
據了解,中華永久墓園設有300個至350個停車位,昨天上午9點多已全部停滿。陳隊長稱日前已與集美區政府協調,征用中華永久墓園附近空地作為臨時停車場,可提供500個停車位。
【提醒】
公交開通祭掃專線
交警部門提醒市民,清明祭掃盡量不要開車,提倡公交出行。
清明期間,為方便市民清明節前后前往天馬山和安樂墓園掃墓,公交集團開通嘉庚體育館站至天馬山墓園和輕工食品園站至安樂墓園兩條臨時直達專線,并在大生里、思北、非礦大廈提供預約包車服務。
交警部門還提醒,家族掃墓盡量拼車前往。
【故事】
父親的骨灰從臺灣回到廈門
15年祭掃從未間斷
郭奶奶摸著墓碑,輕輕將手中的鮮花放在碑前。顫巍著起身后,她挽著老伴洪爺爺的手,兩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在墓碑前站立了良久。
郭奶奶告訴記者,自己的父親在新中國成立前去了臺灣,1998年逝世,沒來得及再看看這片他摯愛的故土。
2001年,郭奶奶和兄弟姐妹們商量后,將父親的骨灰帶回廈門,安放在天馬山中華永久墓園。“每年清明我都會來看看父親。我的兄弟姐妹在國外,到了冬天,大家都會齊聚故鄉,再一次祭掃父親,十五年了,從來沒有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