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好的糯米粒要均勻裹上麥芽糖。
剛出爐的寸棗糖香甜酥軟。
年味是什么?是除夕圍爐的年夜飯,是穿新衣戴新帽的新氣象,抑或是記憶中那些難忘的溫暖回憶。每年春節臨近,翔安馬巷的秉德餅店又到了加班加點的時候,許多老翔安人聞香而至,到這家餅店來訂購過年必不可少的“年貨”———寸棗糖。
這家在當地開了50多年的餅店,盡管只做一種糕點,只生產一種口味,可一點也不影響大家對它的喜愛。對于很多老翔安人來說,這種古早味寸棗糖是他們記憶中難忘的“年味”。
看似沙琪瑪 “內涵”不同
昨天,低溫嚴寒天氣還在繼續,秉德餅店里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餅店主人陳必龍穿著單衣、挽起衣袖站在油鍋旁左右開弓,一手拿著鍋鏟翻動鍋里的糯米粒,一手慢慢放原料,忙得不亦樂乎。一旁陳必龍的老伴和兒媳婦則忙著裹糖衣,包裝。陳必龍介紹,只要一開工,全家就得跟著忙,因為所有原材料都要當天準備,當天做完,新鮮的原材料做出來寸棗糖味道才正宗。
陳必龍做的寸棗糖又稱蓮子糖,與市面上常見的裹著白糖衣的長條寸棗糖不同,它的外形更像“沙琪瑪”,但與沙琪瑪又有所不同。沙琪瑪的原料是面粉,而陳必龍的寸棗糖原料是新鮮的糯米。雖然原料簡單,但工序卻不簡單。首先,糯米要經過浸泡、粉碎,配水揉成米團,放進水中煮,形成一顆顆指甲大小的糯米粒;再把一顆顆嫩白的糯米粒油炸成金黃色的小方粒,均勻地拌上麥芽糖、蒜泥;最后經機器壓片、切割、包裝,香甜酥軟的寸棗糖才算完成。
糯米的黏性很強,要炸出膨脹開來的小方粒,就得把糯米粒煮透。陳必龍說,傳統工藝做出來的寸棗糖都是憑經驗、憑感覺。前幾年,兒子給他買了專業的溫度計,讓他可以更精準地控溫制作,但他還是用不習慣。因為經驗告訴他,做每一批寸棗糖,因天氣不同、糯米的黏性不同,決定了油炸的溫度和時間也不同。
老翔安人記憶中的“年味”
秉德餅店在馬巷的深巷中,位置不好找,可是每天依然有很多人慕名前來訂購。陳必龍說,來的顧客很多都是四五十年的老客戶。今年50多歲的陳必龍,從13歲起就跟著馬巷當地做寸棗糖的老師傅學手藝。當時陳必龍的父親在馬巷食品廠上班,回家后也經常給他一些指導。經過一年多的磨礪,陳必龍出師了,開始自己做寸棗糖。隨后,他用父親的名字“秉德”創立品牌。
多年來,陳必龍堅持做寸棗糖要用新鮮的糯米做原材料,而不用現成的糯米粉,因為糯米粉做出來的寸棗糖口感差很多。他還堅持用麥芽糖做主要的輔料,麥芽糖養胃,做出來的寸棗糖吃了不上火。盡管他只做蒜香味一種口味的寸棗糖,還是廣受顧客歡迎。
“剛開始做的時候,糯米粉碎、配比成形都要手工操作,一天只能做30斤左右糯米的寸棗糖。當天做完,我就挑著擔到馬巷街上吆喝散賣,或供應食品店。”陳必龍說,很多50歲左右的老翔安人都吃過他做的寸棗糖,特別是過年或者結婚的時候,都會買寸棗糖,圖個吉祥喜慶、早生貴子的寓意。因此,秉德寸棗糖也成為老翔安人記憶中特別的“年味”。(海西晨報記者洪麗敏通訊員劉小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廈金號”盾構機刀盤順利下井2025-04-27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