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報志愿時,對于一些名稱較為相近的專業,如果不加以辨析,容易出現偏差
廈門部分高校推行大類招生多年,給學生提供了二次選擇機會,可更深入了解專業
兩個專業都叫工程管理,二者卻完全不同。一個屬于管理學院,是工商項目管理方向;另一個屬于土木工程系,是房建工程項目管理。“隔行如隔山”,如果不是孩子要高考,可能很多人都不會特別去在意學科、專業有什么不同。有一些專業,光憑字面理解,容易出偏差。還有一些“貌似親兄弟,實則大不同”的專業,更是讓人“霧煞煞”。
再過半個多月,2015年高考即將到來。本報梳理了部分廈門高校較易混淆的專業,并邀請高校招生辦老師為您填報志愿支招。已經開始留意高考志愿填報信息的學生和家長,可得擦亮眼睛,填報專業時不要搞錯啦!
【例子】
廈門大學
漢語言文學 VS 漢語言
漢語言文學專業和漢語言專業都隸屬于人文學院,二者之間只差了兩個字,卻有著很大的不同。一名心懷作家夢的網友說,當年高考填報志愿,看到這兩個專業“傻傻分不清”,圖省事選了字數少的專業“漢語言”。進了大學才發現,兩個專業差別太大了。
漢語言文學專業開設的課程包括語言學類課程和文學史類課程。它要求學生具備文藝理論素養和系統的漢語言文學知識;漢語言專業則要求學生有較強的漢語表達能力,畢業后能從事的工作之一,就是漢語母語與對外漢語教學。
生物工程 VS 生物科學
生物工程隸屬于化學化工學院,生物科學隸屬于生命科學學院。
生物工程是廈大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系兩個本科專業之一,屬于綜合交叉發展學科。學習的主要內容包括生物技術及其產業化、工藝技術過程和工程設計等,畢業后可在生物技術與工程領域從事設計生產管理和新技術研究等。
生物科學開設的專業課程包括動物生理學、植物生理學等。學生要掌握的是生物科學相關理論知識、實驗技能,畢業后可在科研機構、高校等從事生物科學研究或教學工作。
廈門理工學院
“土木工程”不僅僅是建房子的
很多人以為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是搞“材料”的,畢業以后從事的是“社會底層的工作”。廈門理工學院招生辦的戴誠斌老師說,其實這個專業涉及模具加工,屬于機械類專業,遠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
還有人疑惑,汽車服務工程專業,難道就是關于洗車的?顯然不是,一個本科專業,怎么可能四年都學洗車呢?還有“電子封裝技術”是近幾年來的一個新興專業學科,很多人一看專業名稱,很容易與“包裝”聯系起來。其實,它是一個跨學科的專業,涉及電子、計算機等領域,在LED照明、移動通訊上都會運用到。
戴誠斌說,有人以為土木工程專業就是建房子的。其實,該專業不單涉及“建”,還涉及“設計”、造價等,就業面也比較廣。
廈大嘉庚學院
環境設計 VS 城鄉規劃
嘉庚學院藝術類有個環境設計專業,下面包括景觀建筑、景觀藝術、室內設計等專業方向。在理工類的建筑學系中,又有風景園林、城鄉規劃專業。
這幾個專業比較容易混淆,常常出現“錯位”。比如,一些理工科學生也想學環境設計,實際上,理工科學生沒有參加藝術類專業考試,是不能填報環境設計專業的。
信息與計算科學 VS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隸屬于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下面的一個專業。很多人以為這個專業學的是計算機,實際上它偏向于應用數學,學的專業課程基本都與數學有關。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則隸屬于管理學院電子商務系,這是一個管理學和經濟學相結合的專業。
兩個都叫工程管理
專業方向卻不一樣
廈大嘉庚學院有兩個工程管理專業,分別屬于不同的學院。其中,管理學院的工程管理專業,是工商項目管理方向;土木工程系的工程管理專業,是房建工程項目管理。
【提醒】
選專業不要想當然
名稱相近的要加以辨析
廈大嘉庚學院招生辦公室副主任張銀平說,高三學生對于大學里各個專業的認知還很弱。他們需要了解很多方面的信息,包括到底學什么、畢業以后做什么,但有時未必了解得很詳細。
有些乍一看很明確的專業,比如會計、金融、國際經濟貿易、市場營銷,往往在錄取之后,學生才會發現有比較大的偏差。不少學生在填報志愿時,只是拿著一本書(高考志愿填報指南),看看有什么專業,對專業認知很少;對于一些名稱很相近的專業,如果沒有加以辨析,或者僅僅根據字面意思選擇,就容易出現偏差。
每年都有一些大學生申請轉專業,一部分學生是因為錄取時專業調劑了,跟自己的興趣點不一致;但更多的學生是因為對專業認知弱,聽家長、身邊親友說哪個專業比較好,就做了選擇,進了大學才發現不是自己喜歡的專業。
大類招生提供二次選擇機會
可避免盲目選專業
廈大推行大類招生已有多年,從今年開始,廈門理工學院也將開始嘗試大類招生,拿出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光電與通信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組成“電子信息”類,考生可在進入高校兩年后,再根據自己的興趣從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
戴誠斌說,這給了考生二次選擇的機會,即使他們入學前不懂,經過兩年學習,也能對相關專業有個較為深入的了解,對自己的定位有更準確的認知。另外,學校也可以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招生計劃,而不是需要每個專業都平均用力。
當然,大類招生也有弊端。戴誠斌說,它更適合一些“厚基礎”的學科或者院校。
【支招】
除了看專業課程設置
還要了解其辦學特色
現在的考生已不同于幾十年前的考生,“兩眼一抹黑”,根據字面意思就隨便填個學校、填個專業。戴誠斌說,在填報志愿時,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會對所填報的專業有些了解,加之現在的不少父母文化程度較高,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考生把關。
但分辨一個專業到底是學什么的,還是有竅門的。首先可以看專業的課程設置,結合學校的辦學特色、專業培養方向和目標、往屆學生的就業去向等,做出綜合判斷。每所學校都會有自己的特色,所以,即使同一個專業,不同的高校也會有不同的側重,比如,集大和華大都有“車輛工程”專業,但培養的方向不一樣。
追潮流賭冷門都不行
關鍵還是看個人興趣
前幾年,“計算機”火了,于是許多考生一窩蜂地報考這個專業,但現在,該專業幾乎成了一門基礎學科。還有人認為,學醫好歹是一門技術,醫生緊缺,即使畢業后進不了大醫院,開個小診所也可以,于是,很多人又一窩蜂地去報考醫學類專業。但現實是,好一點的大醫院不容易進,小診所也不是隨便就可以開的。
戴誠斌說,選擇專業不能一味追求熱門和潮流,你永遠不知道潮流啥時候會戛然而止。就比如“物聯網”這個概念,十年前就提出來了,當時許多高校都開設了這個專業,但現在畢業生都已經有七八屆了,這個產業還沒做起來。
當然,也不能一味地賭冷門專業,以為填報的人少,比較容易考上,畢業后也好找工作。殊不知,許多人都抱著這樣的想法,導致冷門變熱門,出現生源過剩。
所以,選報專業時最主要還是看自己的興趣。學生在高中時,可以想想未來自己要干什么,確定方向后,就好選專業了。對于許多沒有明確愛好的人來說,那就先進一所比較好的學校吧。
此外,對于一些將來明確要繼續深造的考生來說,在本科階段,可以選擇一些比較基礎的學科,打好基礎后,在研究生或此后的階段,再來塑造專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