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訊(廈門晚報記者 陳滿意)如今,在廈門一中集美分校(灌口中學)里,校本大課堂的“走課”成了最受同學們歡迎的學習方式之一。據悉,“走課”在該校初一年級和高一年級舉行,每周一次、每次兩節課,開設的課程有三十多門,兩個年級的1600多名學生都可以自由選擇“走課”。
結合社團活動,分設三大類活動
學校教務科科長吳國文說,學校將校本大課堂與社團活動結合起來,分設科技類、藝術類和體育類三大類活動,由通用技術、信息技術、勞動技術、人工智能、身心健康教育、音樂、答嘴鼓等學科教師共同開展,學生自主選課、搶課,以小班活動形式為主。本學期,939名初一年級學生和694名高一年級學生率先體驗校本大課堂。
初一年級的28名專業教師開設詩詞演唱、小合唱(女生)、舞蹈(女生)、漫畫、創意產品設計、剪紙、手工縫紉、人工智能等28項活動課程。高一年級的26名專業教師開設素描、漫畫、軟筆書法、剪紙、青春期情緒管理、科藝機器人、人工智能、深拓物理、動力學堂、籃球、足球、排球、田徑等25項活動課程。
課堂內容豐富,學生找到學習樂趣
“選擇詩詞演唱課是因為平時喜歡詩詞,在課堂上學了沒有學過的詩詞,對詩詞也有了新的認識,課堂很輕松,老師講得也有趣。”初一(13)班學生余晨曦說:“現在會花更多的時間關注詩詞,有時間也會去學校的圖書館看詩詞類的書。”
“平時沒有接觸過舞蹈,沒有任何舞蹈基礎,但我對舞蹈感興趣,當時是抱著嘗試的心理報名的。”初一(12)班學生徐欣潔跟著老師上舞蹈課,她說:“在課堂上,老師教得很有趣,也很好。我希望這類興趣課堂多一些,說不定以后還會朝這方面發展。”下課后,她還會把老師教的新內容練習一遍。
學剪紙的崔雯濤說,報剪紙班滿足了自己的愛好,以前喜歡,但沒有動手剪過,自己是從零基礎學起。初一(4)班學生林思思從來沒有接觸過縫紉機,她說,接觸縫紉機、針、線、剪刀都有新鮮感。她把報手工縫紉班的情況告訴家人,家人都非常支持。她說,希望在課堂學到一些技能,鍛煉動手能力,以后可以作為一種興趣愛好。
在木工班忙碌的齊奧翔以前沒有接觸過鋸子、鑿子、銼刀等工具。“從中找到了學習的樂趣,可以在玩中學、學中玩,越來越喜歡木工課了。”他說:“學到的很多知識可以在生活中運用,對學習有促進作用。”
老師的教學任務沒增加
還多了專業素養的舞臺
校團委余祥輝老師說,學校為了校本大課堂做了精心準備,從去年9月就開始精心準備。選課后,同學們列隊選老師。所有參與授課的老師,教學任務都沒有增加,而且對老師而言,校本大課堂是展示專業素養的大舞臺。吳國文說,每位老師開出的“菜單”都要先經過學校的審查。
學校音樂組陳夢巍老師為學生開設詩詞演唱課,屬于“跨界”的老師之一。她說,班級30個人的名額很快就報滿了。授課內容靈活,老師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課堂氛圍輕松活躍。不同層次的同學都可以在課堂上得到鍛煉和展示的機會,學生有了成就感,可以促進文化課的學習。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廈金號”盾構機刀盤順利下井2025-04-27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