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由福建教育學院與翔安區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福建教育學院附屬翔安第一小學正式揭牌。今年9月份,福建教育學院附屬翔安第一小學將開門辦學。
這是福建教育學院與地方政府合作共建的第一所附屬學校。學校按照“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定位辦學,引進品牌高校合作辦學、選聘省級名校長、特級教師執掌學校。今后,福建教育學院將充分發揮專家資源優勢,將福建教育學院附屬翔安第一小學作為教研基地校。
通過高位嫁接,引進名校,發揮名校的延伸、輻射、引領、示范作用,打造品牌學校,是翔安區發展教育事業的重大策略之一。翔安區委、區政府始終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把教育作為推進“島外大發展”的先手棋,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積極實施科教興區和人才強區戰略。
合作辦學
制定個性化教學形式打造新型優質學校
昨日上午8時半,在福建教育學院黨委書記郭春芳,翔安區委副書記、區長連坤明,副區長程明及教師代表、家長代表,鎮、社區代表的共同見證下,福建教育學院附屬翔安第一小學舉行了簡約而隆重的揭牌儀式。
福建教育學院附屬翔安第一小學位于祥福路南側、祥吳二路東側,項目總用地面積19979.62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6000平方米,辦學規模36班,可提供學位1620個。揭牌儀式結束后,校長黃錦英一邊帶領眾人參觀校園,一邊對辦學定位、辦學理念、辦學措施進行介紹。“環境優美,設施一流,功能齊全。”親身走訪學校帶來的直接感受,讓家長代表們贊不絕口。
根據合作辦學協議,福建教育學院將充分發揮專家資源優勢,把該校作為教研基地校,為學校發展規劃、問題診斷、校園文化、課題研究等提供指導,選派教師到全國優質學校跟崗培訓,促進教師健康成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同時,學校將秉承“連通世界,面向未來”的辦學理念,積極探索未來教育的多種可能,以促進個性發展為目標、以變革教學流程為核心、以重塑教學環境為關鍵、以提升管理智能為基礎、以構建全新空間為支撐,根據每位學生的天賦、興趣、特點,制定多元多樣的個性化教育教學形式,賦予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綜合素養和創新能力,打造新型的優質學校,力爭三年創建福建省義務教育管理標準化學校,五年內創建第三批省教改示范性建設學校。
資源互動
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加快創建“教育強區”
福建教育學院是福建省中小學教師省級培訓的主要陣地、教育科研的重要陣地。此次,與福建教育學院開展合作辦學,是翔安區深化區域教育綜合改革、探索基礎教育與高校聯動辦學的又一重大成果。
福建教育學院附屬翔安第一小學的成立,將積極發揮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讓更多翔安區屬學校進一步以提升辦學質量為目標,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核心,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為己任,努力做優質教育公共服務培育的領航者,為加快創建“教育強區”做出更新更大的貢獻。
翔安區委、區政府始終堅持教育優先戰略,把教育作為推進“島外大發展”的先手棋,通過加大學校建設力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探索成立區屬教育集團等機制創新,推動翔安教育從“有學上”向“上好學”的高質量超越。特別是在去年的省教育廳“兩項督導”評估中,取得了“雙優”的佳績,位居全省第三。
這些年,翔安區委、區政府在加快經濟發展、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時,緊緊圍繞“教育強區”建設目標,著力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期待,堅持教育優先發展,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大力促進教育均衡,教育事業發展成果豐碩,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顯著提升。同時,翔安區在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創新辦學體制機制,加強高層次人才引進等方面力度很大,體現了勇立潮頭、敢為人先的改革創新精神。
紅綢揭開辦學新歷程,禮炮奏響教育新篇章。福建教育學院附屬翔安第一小學的開辦,必將推動翔安基礎教育實現新的跨越式發展,惠及翔安莘莘學子。
【原聲】
福建教育學院黨委書記郭春芳:
翔安是我的家鄉,我在翔安接受了完整的義務教育。我長期從事教育工作,深知辦好基礎教育,對青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對于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有重要意義。福建教育學院與翔安區合作共建學校,對于促進翔安區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打造廈門東部教育新高地必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福建教育學院附屬翔安第一小學校長黃錦英:
我們將從學校頂層辦學理念的設計入手,進行完整的規劃,然后在福建教育學院的指導下,從師資隊伍的培養、從學校環境文化的建設、課程體系的建設以及師生的評價、社會資源的調動等等方面,加大學校的發展力度。
學生家長代表王凌峰:
翔安區引進這么好的教育資源,我們很欣喜也很感動。我們也親身感受到了學校老師的朝氣與活力。有好的學校,有好的老師,我代表所有的學生家長承諾,我們將努力當好家長,帶領孩子跟著學校與老師共同成長。
【名詞】
福建教育學院
福建教育學院坐落在福州市中心西湖之濱。學院創辦于1956年,是我省最早創辦的八所具有普通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的高等院校,是教育部“國培計劃”中14所高校之一。學院承擔著義務教育階段全國、全省校長及骨干教師的培訓任務,為福建省基礎教育內涵建設質量提升和“高考紅旗”做出重要貢獻。(記者 曾嫣艷 通訊員 蔡江沈 洪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