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民居外墻上的“石敢當”(陳英杰攝)
石敢當
泉州還有一種與道教有關的風俗,即住宅朝巷口正中(即丁字街口), 必須于朝巷(街)正中的墻面上立一塊石頭,上刻“石敢當”,邪魔惡鬼凡遇到石敢當,皆不敢前進而退回。據傳“石敢當”是古代大力神,專司抓鬼、鎮邪。
從建筑看多元宗教和諧共處
多元文化造就了泉州人兼容并包的性格,而海納百川的泉州人又創造出各色或許只有在泉州才能一飽眼福的獨特宗教建筑。
摩尼教與道教、佛教:草庵摩尼教遺址,元朝創建時為明教(即摩尼教)寺,明萬歷間為道士住持煉丹,后又被佛教僧人住持,改名草庵;
印度教與佛教:泉州開元寺大雄寶殿后回廊上,立有兩根十六角形印度教石柱,石柱上浮雕印度教神話故事和圖案。
印度教與道教:泉州城內縣后街、模范巷交界的白耇廟是明代定居泉州的錫蘭王子世利巴交刺惹的后裔世氏的祖廟,為印度教寺廟,主祀白狗(印度洋山神),其后殿則附祀真武帝、文昌帝君和田都元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