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感恩自己在泉州,在這里我遇到很好的老師,學校也很開明。”為了不扼殺這位中國文壇的潛在新星,學校老師特意給了他一間單獨宿舍,不熄燈不查房,還告訴他如果一年內能在寫作上有所突破,就會原諒他的遲到和曠課。在此期間,泉州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人文氣息開始熏陶著蔡崇達的創作靈感。“真實的文字,才是觸動心靈的文字。”
“泉州每條大街小巷我都走過,也是在那段時間內,我開始了解泉州的歷史。”蔡崇達很慶幸高考后沒有直接去北京,沒有被大城市吞沒自己的靈魂。“現在很多人說我寫的東西很有自己的風格,很有自己的根,很有自己的魂。”蔡崇達開始享受自己在泉州的每一時刻。
大二下學期,蔡崇達成為泉州某報的深度報道主編。
手指扭曲 寫作文字超過250萬字
大學即將畢業時,蔡崇達立志成為一名媒體人。向學校賒了一年的學費,他帶著4775元直奔北京求職。
在《中國新聞周刊》,時任執行總編拒絕了他,蔡崇達悄悄在他桌上留下了3個策劃案后離開北京搭上去廣東的火車。進車站時,他接到了總編的電話,“當時我慪氣了,我想證明過去的努力沒有問題。”在廣州,蔡崇達用實際行動讓《新周刊》給了他機會,媒體之路一馬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