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當地社會產生一定影響
閩南民間信仰隨著華僑出國,傳播到海外各地以后,在華僑華人與當地人民共同開發(fā)建設當地社會的過程中,某些部分已經逐漸與當地宗教信仰互相融合,并為當地居民所接受。例如,泰國普吉主祀清水祖師的福元宮,“到廟祭禱的除了華僑華人以外,還有暹羅人。”⑿在菲律賓馬尼拉大千寺農歷八月廿二日舉行慶祝廣澤尊王謁祖圣壽大典時,包括菲律賓副總統(tǒng)在內的許多達官貴人都送來花籃以表祝賀。⒀1954年,全世界天主教在菲律賓舉行祈禱大會,教皇特封媽祖為天主教七圣母之一,并隆重為媽祖加冠。⒁我們于此可以清楚地看到閩南一些民間信仰的影響是何等廣泛、深遠啊!當然,隨著華僑華人逐漸融入當地社會,某些傳統(tǒng)的民間信仰已經逐漸被冷落,甚至被拋棄,例如大伯公信仰等。這是由于隨著第三、四代華人的出現,這些信仰難以滿足他們在生活上、事業(yè)上的更高追求的緣故。然而,作為閩南民間信仰主要代表的媽祖信仰(這也是福建以至中國民間信仰的主要代表)等,由于它們傳播的范圍非常廣泛,影響深遠,仍然具有較高的品格,因而能夠繼續(xù)流動,繼續(xù)傳播,甚至滲透到當地其他民族的宗教文化之中。如上所舉天主教教皇對媽祖的褒封、并為其加冠即是例證。因此,筆者以 為,隨著媽祖等神明民間信仰對海外各地宗教文化影響的日漸深入、擴大,經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以后,有可能產生出一種新的信仰。也就是說,以媽祖為代表的閩南民間信仰正在逐漸走向世界。
(作者系泉州華僑大學華僑華人研究所副研究員)
注釋:①沈桂生:《從海神廟看泉臺關系》,肖一平、林云森、楊德金編,《媽祖研究資料匯編》,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第1版,第129頁。
②陳泗東:《媽祖成神和泉州海外交通》,黃炳元主編《泉州天
后宮》,第1頁。
③陳鵬:《媽祖信仰在海外的傳播》,黃馬金主編:《媽祖研究與民間信仰》,汀州天后宮文物古跡修復協會、汀州媽祖文化國際交 流協會,第133頁。
④李輝良:《寺鎮(zhèn)鳳山香火紅》、《南風》第11期,南安市文聯主辦,2001年10月12日。
⑤郭志超:《泰國華僑華人的清水祖師崇拜》,《泉州文博》(安溪專輯)第3期,第42頁,福建省泉州市博物館編,1996年9月。
⑥《延陵吳氏通譜》。
⑦邱新民著:《東南亞文化交通史》,新加坡亞洲研究會、文學書屋聯合出版1984年8月版,第610頁。
⑧施振民:《菲律賓華人文化的持續(xù)——宗親與同鄉(xiāng)組織在海外的演變》、《東南亞華人社會研究》(上冊)第170頁,(臺灣)正中書局印行1985年版。 ⑨轉引自韓槐準《天后圣母與華僑南進》,《南洋學報》第二卷第二輯,第70頁。
⑩張清江:《星洲有寺名鳳山》、《石?古跡》,林孝勝、張夏幃、柯木林、吳華、張清江、李奕志合著,新加坡南洋學會出版,第76頁。
⑾《新加坡重修鳳山寺序》,陳荊和、陳育崧編著《新加坡華文
碑銘集錄》第102頁,香港中文大學出版部出版。
⒀同⑤。
⒁陳衍德:《菲華道教與文化傳播》,《亞洲文化》第18期,第85頁。
⒂宋元模:《媽祖信仰在菲律賓的傳播》,《莆田鄉(xiāng)訊》,福建省莆田縣莆田鄉(xiāng)訊社出版,1987年10月25日。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什么是浮粿?閩南美食浮果要如何制作?(圖2014-07-2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yǎng)老事業(yè)短板,提升養(yǎng)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