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馬上就要到了,在很多人看來,小年是過年的開端,但是翻看日歷發現,南方小年和北方小年并不在同一天,這是為什么呢?南方北方小年習俗有什么不同?
南方小年和北方小年是同一天嗎
習俗傳統不同。
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的小年時間為臘月二十四,而北方小年的時間則為臘月二十三。這和過去古代制度習俗有關,在古代小年有所謂的“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也就是說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 但由于北方靠近京城,民間也逐漸受到官氣的影響,不自覺的都將祭灶改在了臘月二十三,而南方依舊保持原來的漢族傳統依舊在臘月二十四。所以一直至今都是南方的小年要比北方晚一天。
南方北方小年習俗時間有什么不同
除了時間上的差異,南北方小年在習俗上也有很大的區別。
北方:
在北方過小年必須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祭灶神。俗話說,“臘月二十三,灶君爺爺您上天,嘴里吃了糖餳板,玉皇面前免開言,回到咱家過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糖瓜是一種麥芽糖做成的糖,非常甜。北方人在祭灶時會給灶王爺供奉糖瓜,也是希望給灶王爺吃了以后,他的嘴巴會變甜一點,上天給玉皇大帝做報告時多言好事。在灶王爺吃完糖瓜之后就要把舊的灶神畫像揭下。同時,家家戶戶也都要“請”回來一幀新的灶王像,以求來年衣食無憂。
同時,北方人還喜歡在小年這一天剪窗花。所有準備工作中,剪貼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動。窗花內容有各種動、植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戲牡丹,獅子滾繡球 ,二龍戲珠,五福捧珠、鴛鴦戲水蟬等,花樣繁多,樣子討喜。
除此之外,北方過小年還會放鞭炮,因為這是年前的第一炮,很重要。而且中國人過節都喜歡熱熱鬧鬧的,鞭炮的聲響,也可以渲染過節的氣氛。另外,餃子是北方小年必不可少的食物。小年夜吃餃子取自于“送行餃子迎風面”這句詩,有期盼親人回家團聚的意思。
而在南方,只有祭拜灶神這個習俗和北方是相同的。
在南方,小年這天首先要撣塵。撣塵就是指家家戶戶要掃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鍋瓢,實施干凈徹底的衛生大掃除,意為不讓灶王爺把土帶走。另外,塵土與陳舊當中的兩個chen字諧音,故掃塵也就是把陳舊的東西一掃而光,這既指庭院內的陳年積垢,也指舊歲中遇到的不快。
其次,在小年這一天很多南方人都會選擇吃一塊軟軟糯糯的年糕。年糕又被稱為“年年糕”,與“年年高升”諧音,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將會一年比一年提高。
另外,南方還有一個很特別的習俗就是婚嫁。民間認為,諸神在小年之后就上天了,便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為趕亂婚。直至年底,舉行結婚典禮的特別多。“歲晏鄉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燈前姊妹私相語,守歲今年是洞房。”這一首詩描繪的就是年末的時候“趕亂婚”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