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0月30日訊 (閩南網記者 黃紫燕)由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指導,連江縣人民政府、福建日報社東南網聯合主辦的第九屆“全國網絡媒體福建行”采訪團于10月28日—29日走進連江縣和永泰縣,近距離感受兩縣的特色旅游,體驗牧野漁耕之樂。
連江梅洋村:以梅花打造鄉村旅游特色村
梅洋村區域總面積2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00米,森林覆蓋率近90%。村落依山伴溪而建,明清古建筑錯落有致遍布其間。以梅花打造鄉村旅游特色村的梅洋村,有紅梅、綠梅、青梅、珍珠梅等7大類,梅花多達1.6萬株,是名副其實的“梅花的海洋”,已成為連江鄉村游的一個拳頭“產品”,先后獲評“國家級生態村”“福建省最美休閑鄉村”“福州市鄉村旅游精品示范村”等稱號。
村里不僅有梅花美景,更是將三潭十八景、風動石、夫妻樹等更多的景點挖掘出來,打造成一個四季皆有景,四季皆有花的特色村落。美食方面,以梅花為主題推出梅花酥、梅花糕點、梅花蜜以及梅花釀等旅游伴手禮,倍受游客好評。每年梅花的時節,萬株梅花競相綻放,“賞梅、品梅、畫梅”儼然成了一道旅游大餐,不僅吸引了人們從四面八方蜂擁而至,更有眾多的文化界名人雅士前來助興。
第九屆“全國網絡媒體福建行”走進連江縣梅洋村
寺產靈芝聞海外 山稱百洞重江南
青芝山景區一角
青芝山位于連江縣琯頭鎮境內、閩江口北岸,是福建省六大名山之一,迄今已有400多年的開發歷史,是《西游記》拍攝黑風洞和豬八戒背媳婦的取景地,素有“寺產靈芝聞海外,山稱百洞重江南”和“武夷九曲溪,青芝百洞山”的說法。相傳古時山上有青紫色靈芝生長,故名青芝山;因山上有很多巖洞,又稱百洞山。山上景致眾多,峰、巖、洞、泉等共有108景,董應舉、葉向高、左宗棠、林森、陳寶琛等名人雅士在這里留下眾多遺址、遺跡,置身其間猶如行走在歷史文化長廊。
據悉,青芝山最有名有趣的有四十四巖、十五洞、三十九石、三泉、兩湖。巖數猴抱桃、八仙巖、三友巖為最;洞稱九曲聯珠洞、星窩洞、蝙蝠洞、五曲洞為奇;石以蛤蟆上山、杜鵑泣月、三玉蟾為勝;泉以琴泉、翠壑、澤泉為突出;湖數敖湖景勝。蓮花峰居青芝一百零八景之首,巍峨矗立在百洞山之巔,東臨閩江口,西朝八仙巖,陽光照耀,蓮花如鑲金邊,晨霧繚繞,浮在半空,生機勃勃,蔚為壯觀。
連江牛頭山:濱海趕漁 體驗牧野漁耕之樂
記者走進連江縣牛頭山,體驗“趕海”
牛頭山休閑漁業基地位于連江縣曉澳鎮百勝村,所在的曉澳鎮是連江縣漁業重鎮,花蛤、縊蟶、紫菜產量位居全縣之首。占地面積1000多畝,總投資逾億元,由游客服務中心、海上釣魚臺、沿海休閑棧道、露營區、觀景觀日平臺、特色海鮮餐廳、灘涂趕海體驗7個功能區組成,基地集休閑娛樂、旅游觀光、濱海度假、海鮮美食等多功能于一體。每年9至11月最佳的趕漁時期,各地的游客來牛頭山漁業休閑基地進行極具特色的趕海拾貝、抓螃蟹、捉九節蝦、種紫菜,參加篝火晚會、許愿放燈等互動節目,真正的體驗一把牧野漁耕收獲的樂趣。
據基地負責人介紹,目前,基地擁有8.6萬畝淺海以及1.6萬畝可養殖灘涂,不僅盛產牡蠣、淡菜、文蛤、油蛤、白蚌、扇貝等幾十種天然貝類,遠近聞名的百勝縊蟶也出于這里,有著“濱海小鎮”“美食小鎮”之稱。
嵩口古鎮:原汁原味打造鄉村旅游“爆款”
漫步嵩口古鎮,感受“原汁原味”的鄉村旅游
永泰嵩口古鎮,背面靠山,三面環水,風景秀麗。古鎮歷史可以追溯到宋朝,因地理位置優越,嵩口古鎮自古就是閩中重要商埠、水陸交通樞紐,至今留存下的明清古民居多達一百二十多座。古有“小荊州”之稱,嵩口古民居“品種之多、數量之眾、保存之好、藝術之高,堪稱奇跡”,被譽為“民間古民居博物館”。
漫步嵩口,沿著石板小路,看著周遭古老的建筑與傳統的生活習俗,仿佛走進了時光的縫隙之中。這里民風古樸,繁華卻又不染一絲塵埃。
永泰月洲:古村文化的詩與遠方
月洲村
月洲村位于永泰縣西南部大樟溪畔,是嵩口鎮的一個沿溪行政村,因桃花溪在村中繞了一個大彎,流成“月”字又分隔出一個沙洲而得名。依托豐富的文化、自然資源,積極開發農家樂休閑產業、文旅產業,整合村民豐富的李果、油茶、竹筍等農特產品,制成特色伴手禮,結合鄉村旅游發展,打造文創一條街,銷售農特產品,真正打通農產品銷路最后一公里。
先后獲評“福建省生態村”“省級生態文化村”等多個榮譽的月洲村,歷史上創造過一段科舉傳奇,村子里出了永泰縣第一個進士張沃,宋、明、清三朝共出了一個狀元一個尚書48位進士,演繹了張肩孟父子六人六進士六同朝,祖孫三代十八條官帶的絕無僅有的科舉輝煌。不僅如此,月洲村還有著豐富的莊寨文化、道教文化和農耕文化。
飛瀑如紗觀百漈
百漈溝水簾瀑布
百漈溝位于永泰縣梧桐鎮大渭口往前1公里,南連大樟溪,距永泰縣城42公里,因溝內有大小瀑布百條之多而得名,又因水急溝深直瀉成白色別名白漈溝,水瀉形態土話稱漈,書上稱瀑。百漈溝遠觀為山凹,近眺為峽谷,遠看水成漈,近睹瀑九級。
方圓5公里,景點分布在一條1000多米長的峽谷上,從大樟溪畔百漈湖開始,隨即進入水簾瀑布、珍珠瀑布等瀑布,展示著睡的絕妙舞姿與神采,是目前永泰境內已發現的瀑布中最具特色的瀑布群。百漈溝有八大瀑布,分別為水簾瀑布、龍缸瀑布、珍珠瀑布、天坑彩虹瀑布、人參瀑布、雙獅瀑布、白龍瀑布、三疊泉瀑布,以其落差大,水量充沛,形態各異,或低吟淺唱,或激昂高歌,讓人嘆為觀止。
永泰:莊寨古韻 方圓之間的東方美學
記者來到愛荊莊,感受滿滿的“家文化”
在福州西南部的崇山峻嶺之間,有著一幢幢與眾不同的堡壘式建筑與新式建筑交錯佇立的村子,就是永泰莊寨。莊寨的古建筑兼具居住和防御功能,堪稱南方民居防御建筑的奇葩。內為莊、外為寨,文為莊、武為寨,父建莊、子建寨,自己叫莊、別人叫寨,這便是永泰莊寨的本質特點。這些莊寨是集防御、居住、美學等多種建筑功能、建筑元素為一體的宅院。歷史上,永泰莊寨總量超過2000座,現存較好的莊寨有150多座。近年來,永泰縣重視古莊寨保護與利用工作,遵循“保護為主、修舊如舊”的原則,加大修繕保護力度,并對古村落古莊寨等物質載體進行活化利用,打造“莊寨+旅游”“莊寨+研學”等產業發展模式,在保護文物的同時促進了經濟發展。
永泰莊寨其所蘊含的“家文化”將中國的文明、政治、傳統宗教、禮俗與文化生活融于一體,同時也將良好的祖德家風代代相傳,成為中國家文化的珍存范本。值得一提的是集莊、厝、寨、堡于一身的建筑奇跡的愛荊莊。愛荊莊占地面積有5200多平方米,由正座、下座及后座、邊房、過雨亭、橫樓、書齋樓、后花臺和繞莊一周的跑馬道組成,共有360間房屋。外面是以防御為主的建筑。寨墻四周建有走馬道,寨堡下面建有地窖,寨內辟有菜地。整座寨堡依山而建,視野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