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霧繞半山,白鷺比翼飛。斜陽余暉,照在幽深的陋巷,古樸而靜謐。飲一瓢山泉,聞農家飯香,殘垣斷壁,枯草新綠,感受歷史的厚重。5月14日,第八屆全國網絡媒體福建行采訪團走進"國家3A級旅游景區"——政和石圳村。漫步古巷,一個個場景猶如一幅幅畫卷呈現眼前。
石圳村位于福建省南平政和縣,于政和縣城西郊約4公里之七星溪南岸,地形近似半島,是一個在宋代就已形成的古村落。
石圳依托悠久的商埠文化、古樸的民居及鄉道、優美的鄉村環境,以“文化休閑”為主題,以白茶文化、紫薇文化為特色,對現存的古建筑進行保護,通過生態休閑產品補充、古埠場景恢復、體驗式農業聯動等手段,將其打造成政和古今文化相互交融的文化休閑風情村。
在石圳可以看到接連不斷的茶園,郁郁蔥蔥。據了解,政和有著得天獨厚的茶葉生長地理氣候條件。地貌屬東南沿海中低山丘陵區,擁有獨特的高山、平原二元地理氣候,森林覆蓋率高達78%,土壤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有著“雨洗青山四季春”的宜茶環境,“高山云霧出名茶”的獨特地形,是天賜的種茶寶地。
石圳村民在采茶
在旅游發展的基礎上,深入挖掘白茶文化、朱子文化和紫薇文化,提升文化品位,形成了“賞紫薇、品白茶、尋朱子”的獨有旅游文化特色。上海東方網記者潘馨宜:"石圳可以說是一個古樸而富有浪漫氣息的村落,小橋、流水、農家、紫薇、茶香,這就是記憶中的鄉愁、鄉情、鄉味"。山西黃河新聞網記者錢龍:"漫步村里,村道整潔,看見魚兒游來游去,可以感覺到村民生態保護意識很強烈,也很文明,不驚動一草一木"。
近年來,政和縣把旅游業作為最具優勢、最富潛力的支柱產業來培育,先后投入5億余元,加大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先后建設了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佛子山服務區、佛子山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富竹莊中華紫薇園(二期),石圳灣、鳳頭楠木林、念山梯田、天村稠嶺4個3A級旅游風景區,建成了11個省級鄉村旅游特色村,2個鄉村旅游集鎮,推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全域旅游格局基本形成。
第八屆全國網絡媒體福建行采訪團在政和石圳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