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客戶端北京2月8日電(記者 上官云)“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每當這首“過年謠”唱起,就意味著傳統的“小年”到了,人們開始做糖瓜、祭灶,忙忙碌碌打掃屋子,準備過年的各種吃食……
小年來歷由來傳說故事
通常認為,“小年”又叫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等,這與它“祭灶”的節日習俗有關。古代民間認為,家家戶戶都有“灶王爺”,負責監督家里人一年的所作所為,并在“小年”時上天向玉帝稟報,以定賞罰。所以,人們要在“小年”時祭灶,用糖瓜象征性粘住“灶王”爺的嘴,令他不能上天說壞話。
小年祭灶習俗有什么講究
2月8日是農歷臘月二十三,北方的小年。小年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干干凈凈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我國各地民間還流傳著許多不同的習俗慶祝小年,一起來看看。[南方北方小年時間習俗有什么不同]
吃糖瓜。祭灶時給灶王爺供奉糖瓜,讓他嘴巴甜一點,上天給玉皇大帝報告時多言好事。
貼灶神畫像。把舊的灶神畫像揭下的同時,家家戶戶也都要“請”回來一幀新的灶王像。
剪窗花。窗花樣子討喜,種類豐富。
放鞭炮。小年的鞭炮是年前第一炮,很受重視。
吃餃子。小年夜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
吃火燒。在河南,小年的時候家家要自己做火燒吃,火燒與小年幾乎劃等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