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湖十景(1985)
1984年,《杭州日報》社、杭州市園林文物管理局、《園林與名勝》(現更名《風景名勝》)雜志、浙江電視臺、杭州市旅游總公司5家單位聯合發起舉辦新西湖十景評選活動。全國各地有10萬余人參加,共提供7400余條西湖景點,最后評選出10處景點。1985年9月起由杭州市園林文物管理局先后在10處景點豎立景碑或鐫刻景名。
吳山天風
位于西湖東南面,高94米,景秀、石奇、泉清、洞美。山上有城隍閣,秀出云表,巍然壯觀。山道旁,有一組形態各異的巖石,因其酷似十二生肖而被稱為“十二生肖石”。吳山山頂建有“江湖匯觀亭”,站在亭中,錢塘江和西湖全景一覽無余。在亭側通往云居山大道上留有山茅觀遺址,遺址旁留有南宋理學家朱熹的手書:吳山第一峰。 春秋時期,吳國的南界由紫陽、云居、金地、清平、寶蓮、七寶、石佛、寶月、駱駝、峨眉等十幾個山頭形成西南―東北走向的弧形丘岡,總稱吳山。吳山不高,但由于插入市區其東、北、西北多俯臨街市巷陌,南面可遠眺錢塘江及兩岸平疇,上吳山仍有凌空超越之感,且可盡攬杭州江、山、湖、城之勝。
滿隴桂雨
位于滿覺隴村、石屋洞前一帶。滿覺隴俗稱滿家弄,明清時盛產桂花,為西湖著名賞桂勝地。抗日戰爭杭州淪陷期間,桂花樹被大量砍伐,僅剩少數農家屋前屋后幾株老樹。抗日戰爭勝利后稍有恢復。1950年后,新種植一批桂樹,至1955年前后,連同老樹,數達萬株,其中樹齡最長的約200年,最大植株盛花年可收桂花一石,桂花成為當地村民重要的經濟收入。一代傳一代,終于造就了這一片“金粟世界”。如今更是家家戶戶皆植桂,房前屋后,村內村外,滿山坡,路兩旁,舉目皆是。每年中秋前后,滿樹的桂花競相開放,流芳十里,沁透肺腑。桂花品種有金桂、銀桂、丹桂、四季桂等,花朵細小而量大,盛開時如逢露水重,往往隨風灑落,密如雨珠,人行桂樹叢中,沐“雨”披香,別有一番意趣。
玉皇飛云
玉皇山北向西湖,南近錢塘江,東接鳳凰山,西連南屏、大慈諸山。山體挺拔高聳,山頂常有云霧飛繞,因而取景名為“玉皇飛云”。 玉皇山在南朝梁時已有佛寺,五代吳越國時經全面開發,后唐同光二年(924年)開通山東麓慈云嶺蹬道,又建祭天所用的“登云臺”及阿育王寺等佛寺。至南宋,寺廟更有所拓展。明代,玉皇山寺廟改為道教官觀,山頂福星觀及慈云宮在清代極為興盛。 玉皇山介于西湖與錢塘江之間,海拔二百三十九米,凌空突兀,襯以藍天白云,更顯得山姿雄峻巍峨。每當風起云涌之時,佇立山巔登云閣上,耳畔但聞習習之聲,時有云霧撲面而來,飛渡而去。
云棲竹徑
位于五云山南麓的云棲塢里,為林木茂盛的山塢景觀,素以深山古寺,竹徑磬聲稱勝。 康熙皇帝曾四到云棲,賦詩題額,并賜一株大竹名為“皇竹”,浙江地方官為此建“御書亭”、“皇竹亭”以記盛事。相隔43年后,乾隆皇帝南巡至杭,又六到云棲。清末以后,云棲竹林屢遭破壞,不復舊觀。抗日戰爭杭州淪陷期間,竹林更遭濫伐,幾近滅絕。1950年后,在杭州市園林部門護理下,竹林逐步復壯,整修寺宇,開辟茶室。今天的云棲竹徑,翠竹成蔭,溪流叮咚,清涼無比。小徑蜿蜒深入,潺潺清溪依徑而下,嬌婉動聽的鳥聲自林中傳出,整個環境幽靜清涼。
九溪煙樹
九溪,俗稱“九溪十八澗”,十八澗系指細流之多。位于西湖西邊雞冠垅下。源發翁家山楊梅嶺下,途匯清灣、宏法、唐家、小康、佛石、百丈、云棲、清頭和方家九溪,曲折隱忽,流入錢江。 1947年,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兩次到九溪作冰川考察,發現古代冰川遺跡,認為距今二三百萬年前第四紀時,杭州西湖尚為一片冰雪世界,當時下龍井是一處儲水盤谷,承受大量冰雪,經九溪十八澗東南流出,形成九溪十八澗峻險地段。民國期間,九溪十八澗一帶有二、三私家茶莊,賣茶水并供應西湖藕粉、桂花糖等。茶莊所備桌椅不多,春秋佳日,游客以澗邊石塊權充桌椅。1975年以后,園林部門分4期改造和新建九溪菜館、茶室、接待室;整理山林環境,疏浚泉池,筑水壩,架畫橋,布蹬道,造亭子,擴大游覽面積。
黃龍吐翠
位于西湖北山棲霞嶺北麓。清代“杭州二十四景”中有“黃龍積翠”一目,“黃龍吐翠”景名脫胎于此,用一“吐”字,突出貼泉池巉崖間龍口噴水,珠簾倒掛的特有情景。 黃龍洞在宋、元、明、清代皆為佛教勝地,民國初期改為道觀。此處前為庭園,后有洞壑,融真山假山,自然景色與人工建設為一體,為期上雅幽園林之一。1985年,集宗教文化內涵與寺觀園林景象于一體面的黃龍洞辟建為仿古游樂園。黃龍洞山門到二門之間,有一段長而曲折的游步道,古木修篁,花草清池,矮墻漏窗,頗多可賞景物
龍井問茶
位于西湖西南的風篁嶺山。五代此地建有龍井寺。相傳龍井與海相通,因海中有龍,故名。且龍井之水,亦十分奇特,攪動時,水面會出現一條分水線,仿佛游絲擺動,然后慢慢消失。龍井不僅有名泉、名景,還有名茶。龍井茶為我國的十大名茶之一,有“色綠、香郁、形美、味甘”四大特色,為茶中極品。 龍井品茗在北宋已成風氣,元明間,人多以游龍井品茗為樂。清代,龍井茶列為貢品,聲譽益隆。清乾隆皇帝曾到此采茶種茶,老龍井還留有“十八棵御茶”遺跡。乾隆還將過溪亭、滌心池、一片云、風篁嶺、方圓庵、龍泓澗、神運石、翠峰閣定為”龍井八景”。
虎跑夢泉
位于大慈山下的虎跑泉,是西湖眾多名泉中的翹楚。虎跑泉的得名,始于“南岳童子泉,當遣二虎移來”的佛教神話傳說。傳說唐代高僧性空曾住在虎跑泉所在的大慈山谷,見此處風景優美,欲在此建寺,卻苦于無水。一天,他夢見二虎跑地,清泉涌出。次日醒來,果然發現甘泉,此泉即被命名為“虎跑泉”。 虎跑泉在地質學上屬裂隙泉,水源旺盛,水質優良,其形成與當地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有關。虎跑泉與龍井、玉泉、郭婆井、吳山大井,并稱杭州五大“圣水”。更因虎跑泉水質特別純凈,世人將虎跑泉與龍井茶葉譽為“西湖雙絕”。
阮墩環碧
西湖有三座人工島嶼:小瀛洲(三潭印月),湖心亭(北塔基),阮公墩。阮公墩是清嘉慶五年(一八00)浙江巡撫阮元主持疏浚西湖后,以浚湖葑泥堆壅成島的,故后人稱之為阮公墩。為西湖三島中面積最小的一個島。 1981年,島上建環碧山莊。莊內揭出大旗于林杪之上,隨風招搖,頗存古風。島中心為一片林間空地,偏西北由廳堂、曲廊、矮籬、柴門組成院落。東南岸邊為船埠,東北部岸邊置一用杉樹皮結頂、棕櫚作柱的圓亭,取名“憶蕓”(紀念阮元意思)。小小島嶼漂浮于粼粼碧波之上,遮掩在花木叢中,猶如碧玉盤中一顆晶瑩翡翠。“阮墩環碧”景名由此而來。整個環境,遠山近水,開闊明朗,清逸幽靜。
寶石流霞
寶石山為西湖北岸屏障。這里的山巖呈赭紅色,巖體中有許多閃閃發亮的紅色小石子,每當陽光映照,滿山流韋紛披,尤其是朝陽或落日紅光灑沐之時,分外耀目,仿佛數不清的寶石在熠熠生輝。寶石山正因此而得名。 寶石山東巔,保俶塔巍然挺秀。原為九級磚木結構,現在的磚砌實心式樣,是1933年重建時仿自清代原樣,雖不能登臨了,卻以其漂亮的“容顏”和所處的顯要位置而成為引人矚目的西湖勝景標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