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長安夜話》有云:“百望山南阻西湖,北通燕平。背而去者,百里猶見其峰,故曰‘百望’”。百望山屬太行山余脈,是太行山延伸到華北平原最東端的山峰,故有“太行前哨第一峰”的美稱。百望山又名望兒山。因山下有兩個村莊東北望(旺)、西北望(旺)而得名。傳說楊六郎與遼兵曾在山下大戰,佘太君登山觀戰為六郎助威,因此又叫“望兒山”,保留有佘太君廟、教子臺等遺跡。望兒山海拔210米,是太行山山脈延伸華北平原最東端的一個山峰。登高遠望,東面是現代化的樓群,山后則是林網密布,十里麥香。一九三七年,百望山爆發了黑山扈抗日戰斗。由中國共產黨地下工作者領導的國民抗日軍與日軍英勇搏斗,擊落敵機一架,打死日軍多人。為了紀念此次戰役,楊成武將軍題寫“黑山扈抗日戰斗紀念碑”,勒石成碑,鑲嵌在百望山頂望京樓內。它是對廣大青年、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真實史料。
佘太君廟
在山的頂峰,原廟內有石像一尊。據說,此像是金山寺一個叫李三的和尚雕刻。北宋年間,楊太郎和韓昌在山下鏖戰,佘太君在山上觀戰,不到一個時辰,山下遼兵大敗,只見六郎催馬,緊追不舍,一直逼追遼兵潰退關外,佘太君惟恐韓昌有詭,心急無奈,為保佑六郎平安無恙,佘太君翻山越嶺到金山寺求神拜佛,天大黑才走到??坶T后,寺內老方丈知道佘太君到來,連忙起身迎接,讓到西廂房休息。
第二天,佘太君做完佛事要回府,老方丈再三挽留,太君只好答應再住一天。說來也巧,寺內有個叫李三的和尚,老家住在邊關一帶,有一次遼兵闖進他家殺人放火,多虧楊六郎率兵趕到,殺退遼兵,李三才幸免遇難。后來他出家當了和尚,今兒遇見太君,悲喜萬分,他跪在太君面前敘說了當前遭遇。李三從小學過石匠,又時刻不忘楊家救命之恩,他執意要為太君刻一石像,刻好了,太君看后愜意的笑了笑。
李三把太君像供在西廂房,因為楊家報國盡忠有功,前來金山寺進香的人每次也給佘太君像燒香叩拜。后來人們在望兒山山頂修了了座佘太君廟,李三和尚就把這尊石像搬到望兒山山頂,放在廟內讓人長期供仰。
從此有了佘太君廟,前來朝拜進香的人絡繹不絕。清末年間,廟毀于戰亂,石像也不知去向,現今廟內有佘太君、楊八姐、楊六郎三尊石像,是以后重新刻置的。
天然氧吧 文化碑林
百望山主峰海拔210米,突兀挺拔,與黑山頭、韓家山鼎立相望。登臨主峰,極目遠眺京華大地,氣象萬千。向東向南,美麗壯觀的京都,氣勢輝煌;向北望去,林網密布,處處稻香;西眺巍巍太行層巒疊嶂。百望山是京城人登高游覽的好去處。
百望山環境清幽,四季景色各異。大地回春,草木俱榮,萬物復蘇,山花爛漫,香氣襲人,徜徉其間,不覺心醉神迷,神清氣爽,樂而忘返;炎炎夏季,山林中涼風習習,時聞人聲鳥語,攜友同行,或石旁談天說地,或松下擺局對弈,一較短長,其樂也陶陶;秋風送爽,千畝紅葉能使人遐思萬千,漫山紅遍,層林盡染,賞心悅目,偶得紅葉一片,亦可作懷秋之記;蕭蕭冬日,萬木常青,登而臨之,怡然自得,或得雪花飛遍,山野莽莽,那將又是另一番天地。百望山森林茂密,植被覆蓋率高達95%以上,素有北京城市氧源之稱。近年來,人們逐漸認識到森林環境對身心健康的影響,努力提倡回歸大自然。百望山森林公園草木種類繁多,空氣中含有豐富的負氧離子,游于其間,可以享受到森林浴的保健功能。
百望山公園內建有首都綠色文化碑林,依順山勢在林中置景,景中設碑,分別建有碑亭、碑廊及碑刻藝術墻,鑲嵌著黨和國家領導人、社會知名人士題詞及書畫藝術家的作品碑刻600余幅,以宣傳綠色文化建設為中心,繼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倡導人們保護人類生存環境,大力植樹造林,綠化祖國,努力提高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游人置身碑林,不但可以看到多年來的綠化成就,也能為碑刻藝術所陶醉,從而感受到中國書畫藝術的瑰麗,不自覺間受到綠色文化的熏陶。
天然攀巖 為了配合旨在提高全民身體素質的全民健身運動,公園與國家登山隊合作建成距市區最近的天然攀巖設施,并建成飛降場所。攀巖是極好的增強心肺功能、鍛煉肌肉耐力和身體平衡能力的運動項目,可以提高和培養人們敏銳的觀察、判斷能力,更能增強毅志力。飛降是利用鋼纜、繩索的牽引,跨越深谷的運動,有驚無險,培養挑戰自我,戰勝自我的信心。百望山天然巖壁高16.8米,建有12條難易程度不同的攀巖線路,適于各年齡段游客和攀巖愛好者攀登。飛降設施距谷底60米、長度150米,跨過深谷,就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大有天下無難事的感受。
定向越野 定向越野是百望山森林公園開展的又一項活動。定向越野是運動員借助地形圖和指北針,按規定的順序獨立完成尋找若干個標繪在地圖上的地面檢查點并以最短的時間跑完全賽程的運動。它可訓練人們識圖、用圖能力,野外定向能力并鍛煉人們的奔跑能力,是一項娛樂性、實用性極強的體育運動項目,尤其可以提高青少年的野外生存能力。
虹鱒魚燒烤 百望山吧,是在山腳下建立在屋頂上的近千平米全木質露天涼臺。緊鄰山吧西側,就是拔地而起的蒼翠山巒,東側,透過婆娑綠影,則是著名的京密引水渠,蜿蜒南下。無論環境和陳設,京城獨有。這里,四周通透,涼風習習,不僅可以品茶納涼,還可以享受美味燒烤和各式冷熱飲。這里在夏秋季節,特別提供在山間泉池放養的虹鱒魚,燒烤時,現點現做。
望兒山佘(賽花)太君的傳說
中華民族是一英勇不屈的民族,它雖在歷史上屢遭侵略,但從未屈服,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楊家將的故事在我國流傳甚廣,傳說中望兒山就是其中之一。
在我國歷史上,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是比較軟弱的一個朝代。立國三百多年中,屢遭北方契丹、女真、蒙古等游牧民族的侵略和大肆掠奪。宋朝的皇帝是一代不如一代,宋太宗以后的繼承人則無不驕奢淫逸,茍且偷安。對外族的入侵,乞和納貢,割地賠款,使廣大人民在數百年內呻吟于外族的鐵蹄之下。
據史書記載,在五代至宋朝的三百年間,楊家世代皆以抗擊外敵為已任。他們建立過卓著的戰功,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由于當時昏君在位,奸臣當權,致使楊家不被重用,不能顯達,還遭受猜忌和誣陷。但這并沒有改變楊家愛祖國愛民族的熱烈感情。楊家父子九人,為國捐軀六人,留下一群寡婦接過父兄和丈夫的刀槍,繼續與侵略者戰斗,巾幗豪杰佘太君就是一代表人物。楊家盡忠報國的精神感到了廣大人民群眾,他們為楊家的不幸遭遇而不平。于是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口頭傳說,來謳歌楊家的功績,鞭撻統治者的昏庸和卑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