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10日上午在“雙十”活動發表演說,提出新“四不”的兩岸主張,即“承諾不變、善意不變、不會在壓力下屈服、更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全文不僅未提“九二共識”,更是再次提及“不屈服于壓力”一說,這被大陸學者認為是毫無誠意,老調重彈。那么在臺灣島內,這篇長達18分鐘、備受熱議的演說,民眾買賬嗎?
臺媒質疑:什么都可以談,卻不能談“九二共識”?
臺灣媒體在一周以前就熱衷于猜測蔡英文的演說內容,期待其為兩岸融冰提供契機。但在演講之后,主流臺灣媒體普遍表示出對兩岸關系走向的擔憂。
臺灣聯合新聞網發表評論認為,蔡英文在演說中始終沒有提到“九二共識”,這其實是蔡英文用口說加腹語,提出新版的“四不一沒有”。對于要如何打開兩岸僵局,蔡英文拐彎抹角說出了“四不”,而其中真正的關鍵卻是她終究沒有講出口的“一沒有”,就是“沒有九二共識”。當年,陳水扁雖然作了“四不一沒有”的保證,但在“一中原則”問題上采取回避的態度,國臺辦認定其善意缺乏誠意,如今大陸同樣不會買賬。
臺灣《聯合晚報》稱,蔡英文“雙十演講”被視為能否促使兩岸融冰的重點觀察指標,但蔡這番演講仍是“未填完答案的試卷”。蔡英文在演講中稱“什么都可以談”,實際上卻是“什么都可以談,就是不能談‘九二共識’”。
臺灣《中國時報》評論指出,“新四不”之間互相矛盾,既然“不會對抗”又何要以決絕口吻說“不會屈服”?臺當局若要以“新四不”作為駕馭兩岸關系的四輪,恐怕一步也邁不開。
臺灣《旺報》發表評論表示,蔡英文的“雙十”演說,對內交代成分更多。對“九二共識”的核心意涵及兩岸關系定位問題,蔡英文則只字不提,看來兩岸冰冷的僵局,將暫時維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