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道,今年臺灣大考缺額校系與四技二專缺額人數雙創歷史新高,少子化效應擴大令高教危機重重;臺灣高鐵董事長劉維綨接受《評鑒雙月刊》專訪時表示,臺灣高等教育很“悶”,大學質量正在快速衰退。
他說,臺灣當局應盡速公布大學退場、轉型、創新具體方案,松綁價量管制,公立大學應調漲學費,再以經費激勵私立大學調降生師比, 否則一旦臺灣的大學失去“比較優勢”,新南向政策將大打折扣,東南亞學生將流往別處。
相對于中小學自從實驗三法通過后,出現了許多創新的教育模式,促成中小學教育開始蓬勃發展;劉維基說,唯獨大學仍然受制于價與量的管制,無法出現顛覆性的創新。價與量是松綁的根本,其他的松綁都是枝微末節;“價”包括學費、薪資等,“量”包括招生名額、上課時數、學位學分數、學制與就讀年限等規定。
“臺灣現在的高等教育很‘悶’”,劉維基在該篇專訪指出,有些老師沒有熱情教書,許多學生沒有熱情學習,校長好不容易選上后又做得很有挫折感,整體來講,大學向上提升的力量正逐步消失中。
他指出,臺灣高教十年來在全世界排名快速下滑。十多年前他參加大學校長聚會,大家都覺得臺灣的高教很值得驕傲,至少在亞洲是名列前茅,校長們也做得很有成就感;但最近十年,他看到許多大學校長相當泄氣,發現你有的別人早就有了,可以拿來榮耀自己的事情越來越少,整個高等教育質量正在快速衰退中。
至于造成“悶高教”的原因在哪里?劉維基認為有四個原因,一是少子化影響,二是國際的競爭,三是高等教育管制太多,四是社會受到民粹主義影響,造成今天高等教育無法找到一個出口。
他更指出,少子化該如何解決,是現在臺灣當局面臨的最大難題;未來十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大學無法經營下去,到時學生可以轉校,但老師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