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臺北故宮博物院新任院長宣稱要讓“故宮臺灣化”后,日前,臺灣歷史博物館(簡稱“歷博館”)前主任秘書徐天福透露,“歷博館”從7月1日起閉館整修3年,館藏青銅器、唐三彩等中華文物將被送到臺北故宮博物院、美術館等地。
去臺北看文物首推“故宮博物院”,了解內情的文化界人士還會推薦“歷博館”。“歷博館”的大量文物是上個世紀40年代自河南省博物館運至臺灣,很多珍品不遜于“故宮博物院”的收藏。臺灣當局以“臺灣化”名義推動的“去中國化”仍然沒有放過“歷博館”。
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的目的是試圖抹去兩岸淵源、割斷兩岸聯結。而“歷博館”不僅很多文物來自大陸,當年出于安全的考慮,文物要分批運送,結果不少成對的藏品如今猶如牛郎織女分居兩岸,一尊在鄭州、一尊在臺北。文物雖無語,觀者已自知,“去中國化”何其荒謬。
實際上,無論民進黨當局如何上下其手,中華文化在臺灣已深入骨髓。它不只體現在“故宮博物院”“歷博館”的收藏中,更體現在民眾生活的點點滴滴,從風俗到信仰、從飲食到文字,無一不在。就算改了名字、換了帽子,此人仍然非彼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