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臺北8月14日電(記者潘麗君 何自力)“健全臺灣金融科技發展研討會”14日在臺北舉行。多位與會專家指出,臺灣金融創新產業起步較晚,且存在行業轉型太慢、創新不足、人才缺乏等多重阻礙因素。
不少與會專家表示,金融科技作為科技手段與金融服務相結合的創新解決方案,其發展與應用已成為全球金融業的潮流,密切影響未來金融業的發展。臺灣創新產業起步較晚,加上受到政策限制等因素影響,在金融科技發展上處于相對落后的狀態。
專家吳中書指出,上個世紀80-90年代臺灣金融產業居于領先水平,但在隨后的經濟轉型時期,監管越來越謹慎,20多年來臺灣金融領域發展趨緩。他認為,管制的松綁要務實推動,當局應提供有彈性的政策,給新創公司提供理想的環境。
業內人士指出,金融科技或金融創新是一種破壞性變革。目前臺灣由金融監管部門負責推動金融創新,其處理模式或重監管而輕創新,不利于金融科技業發展。
“臺灣經濟最大的問題是抗拒全球趨勢。”臺灣金融科技公司創辦人王可言說,島內金融監管相對保守,以監督管理為主要考量,而且金融業者轉型太慢,難以趕上世界發展趨勢。“全世界進步得太快,尤其是大陸這兩年在金融科技方面的發展十分驚人。”
臺灣主要電商平臺PChome Online公司負責人詹宏志指出,臺灣越來越失去自己的網絡平臺和數據,平臺落差、數據落差會導致競爭困難。他表示,臺灣有軟件科技開發能力和成熟的金融服務業,眼下需要發展出蓬勃的網絡服務與應用生態,以推動金融服務業發展。
德勤公司2017年發布的數據顯示,臺灣金融科技發展指數在全球經濟體中排名第26位,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
新加坡國立大學講座教授段錦泉表示,盡管臺灣有豐富的科技和制造經驗以及較完備的通信技術基礎設施,但針對初創企業的法規較為嚴格,來自傳統行業的反擊以及相關人才的短缺,成為目前島內金融科技發展面臨的幾大主要挑戰。
專家建議,要吸引優秀科技人才跨界金融業,而金融業也要改變思維迎接科技人才,并協助其適應金融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