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客銳減,觀光愁云慘霧之際,臺灣游覽車13日再次發生重大車禍事故。
13日21時6分許,在臺灣公路主干道5號南港系統交流道接3號南下路段,臺北市蝶戀花旅行社一輛游覽車翻覆于引道邊坡,截至14日,該車禍至此已造成33人死亡、11人受傷。
臺灣13日晚發生的游覽車翻車事故已造成33人死亡,11人受傷。 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臺灣游覽車交通事故頻發,據臺灣觀光部門統計,自2008年開放陸客來臺,至今陸客在臺灣共有480人發生旅游意外,包括390人受傷、90人死亡;其中又以游覽車造成的298人死傷意外最多,而這些數字統計還單單只是大陸游客。
本應滿載歡笑的游覽車為何成為“奪命車”,這其中到有什么潛在問題?雖然有關本次事故的具體原因,相關部門仍在調查中,但從本次及以往的事故來看,有一些潛在隱患還是很值得留意的。
旅游業司機工時長
據了解,游覽車13日早上六點半從臺北出團,晚上回臺北,路途遙遠且有較多山路,駕駛開車一日往返的時間超過14小時以上,檢警不排除疲勞駕駛所致。此前的交通事故中,也多被曝光司機超時駕駛,過度疲勞。
有林姓客車司機稱,臺灣對游覽車的工時完全沒有管制,任由旅行業者安排。司機有2套標準在管工時,一是臺當局“公路總局”頒發的“運輸管理規則”,另一是“勞基法”。“運輸管理規則”中,規定“握方向盤”時間才算開車時間,但司機的前置檢查作業、中間休息時間都未被算入勞動時間,實際工作時間往往超過“勞基法”限制的時長。在海外,旅行社安排行程,司機有權檢視,如果行程過于緊繃或是行車時間過長,司機有權力拒絕開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