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1日是傳奇外援馬布里退役一周年的日子,他在Instagram發表了簡短的感言,強調自己功勛卓著的同時又不給人驕矜之感,同時保持了自己一貫的對上帝的敬畏和感激。只不過,老馬這條消息的熱度,與他的巔峰時期已不可同日而語。“退役一周年”這一事件本身,也未能引起足夠多的注意,截至發稿時,微博上“馬布里退役一周年”這一話題的閱讀量僅109.4萬,不及去年“馬布里退役”的1/20(除去春節假期等客觀因素,落差仍舊明顯)。
馬布里退役,顯然會讓圍繞著他的爭論迅速“偃旗息鼓”,但人的情感的消退,往往是循序漸進的,不存在從狂熱瞬間變為冷漠的真空地帶。其實,那些馬布里死忠粉們,在老馬退役的第一年,仍在以各種方式延續著對馬布里的熱愛。他們當中有一群人,選擇繼續支持戰績不佳的北控,那里是老馬生涯最后的容身之地,對于他們來說,看北控不僅僅是看北控,更是在看馬布里的背影。
唐山工人張國強(化名)有一個由十幾名馬布里鐵粉組成的微信群,馬布里退役沒有影響到他們觀戰北控的熱情,包括張國強本人——他身在200公里外的河北唐山,不算食宿費,單是往返一次的路費和球票少說也要幾百元,這還只是有形的付出,無形的(比如通勤時間)就更多了。
張國強可以非常自豪地說,他從2006年就開始追隨馬布里,當時的老馬還在NBA的紐約尼克斯效力,場均得分和助攻均降到了除新秀賽季以外的最低,風頭逐漸被年輕人蓋過,即便如此,他的輝煌過往和時不時的驚鴻一瞥,仍足以讓張國強仰望,“他的突破技術是獨一無二的,把節奏和力量結合到了極致!”還在讀高中的張國強給老馬下了一個如此的定義。
那時,他只是推崇馬布里的技術,也說不上特別的癡迷。直到老馬駕臨CBA,他也僅能通過有限的渠道了解一些碎片化的信息——畢竟當時不像現在,球迷想找一路CBA比賽的直播信號還是非常困難的。
在山西和佛山度過兩個碌碌無為的賽季之后,2011-2012賽季,馬布里簽約北京男籃,開啟了“北京王朝”的大幕,同時也改變了已經是大學生的張國強的命運,他“單純為了看老馬”而看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場CBA比賽,從此入坑。不管你承不承認,像張國強一樣因為老馬而開始關注CBA的球迷真的不在少數。
那個賽季的“首鋼四少”還十分稚嫩:18歲的翟曉川剛剛升入一隊,21歲的朱彥西憑借在NBL的出色表現才“勉強”升入一隊,資歷稍老的“門頭溝保羅”方碩已經看了好幾個賽季飲水機,境遇稍好的王驍輝,之前一個賽季也不過場均6.1分3.9籃板而已。
陳磊、解立彬、李學林,這就是那支北京男籃的全部家底,憑借并不被人看好的陣容,馬布里愣是帶隊打出了開季13連勝,“當時哪里敢想冠軍”“進季后賽都費勁”。張國強震驚了,CBA竟然也能有如此振奮人心的戲碼,“簡直不可思議,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每場都很期待。”
老馬多次在CBA比賽中掛彩,他浴血奮戰的一幕幕場景令張國強印象深刻。尤其是2013-2014賽季,已經36歲馬布里兩次拼到頭部流血,其中,與廣東的半決賽第3場,馬布里頭纏紗布死戰不退,最終狂砍43分率隊17分逆轉,為奪取隊史第2冠鋪平了道路。這一樁樁一件件,均從精神層面上鼓勵著剛參加工作的張國強,想家了,就看看北京隊的比賽,一切鄉愁都會煙消云散,“我那時常常想, 跟馬布里相比,自己遇到的那點困難算什么呢?”
半決賽第3場結束18天之后,也就是2014年3月26日,張國強出事了,差點把命丟掉。
那天傍晚,他下了班,來不及跟同事們多說幾句話,跨上電動車風風火火地沖出了工廠的大門。那是一條他走過了很多次的路,再熟悉不過。突然間一聲悶響,他感覺自己額頭的右上角被什么東西重擊了一下,隨即不省人事。再醒來時已經是在救護車上,“血流了一盆,”張國強告訴網易體育,護士在不停地掐他,提醒他“別睡,千萬別睡”。他頭痛欲裂,那一刻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睡覺,但有件事情梗在他的腦中,讓他無法安然睡去。
當天,在總決賽里取得2-1領先的北京男籃,將再次與新疆男籃交手,那場比賽的勝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冠軍的歸屬。“我不能合眼,還有我深愛的籃球和老馬,我忽然清醒了,這個力量真的挺強大的。”張國強回憶說。
到了醫院,醫生看著張國強的傷口說:“通知家人吧。”等于是下了病危通知書,“他以為得開顱,我說沒事,我自己的身體我知道,肯定沒事,不用讓家人擔心。”醫生給出的,是基于專業知識和經驗的判斷,是純理性的,然而人的精神力量總是能制造一些科學無法解釋的現象,比如張國強的“起死回生”。
失血過多的張國強非但沒死,縫了12針之后頭腦反而慢慢清醒了起來,那天晚上,他在醫院的病床上不斷購買流量,用手機磕磕絆絆地看完了比賽。老馬率領的北京隊以94-88再下一城,勝利的喜悅沖淡了身體上的痛苦,張國強從鬼門關走了一遭,又幾乎原封不動地回來了——除了額頭右側那道終身的傷疤。“可能是身體好,胖,血多吧。”張國強向網易體育復述當時醫生給出的解釋。
張國強后來見證了馬布里的第2冠,第3冠,也見證了老邁的馬布里無力帶隊打進季后賽之后,與北京隊緣盡緣滅。他不在巔峰時而來,也沒有在低谷時離去,而是隨著馬布里將陣營從首鋼轉移到北控,看球的地點從五棵松挪到了奧體中心。
張國強用自己能夠調動的最大財力,陪老馬走完了最后一個賽季,不僅主場比賽場場不落,甚至連客場也會跟過去。本賽季,盡管老馬退役,但他還是盡可能多的到現場為北控助威,盡管北控目前僅以7勝32負叨陪聯賽末座。對于張國強和同為死忠馬布里球迷的群友們來說,看北控既是追憶老馬的球員歲月,也是在報答北控接納之恩,“老馬還在我心中,我對他的隊友也有感情,北控最后一個賽季收留了老馬,有情義。”
的確,北控不僅圓了馬布里為北京城再戰一年的夢想,還給他策劃了一臺夢幻般的退役儀式,讓他的背影看起來不那么凄楚。在張國強和群友們看來,北控正是那個為老馬的生涯畫上圓滿句號的“人”。“君以國士待我,我必國士報之,”老馬許北控以驅馳倒在情理之中,他的球迷也如此懷德,便在情理之外了。
“鐵粉肯定還在,散粉隨意,和我也沒關系。就是北控剩一個觀眾,我們也會去。”張國強說,至于遠途看球的成本,則不張國強太過在意的東西,“成本咋啦?花多少錢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