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深入實施“千村示范引領、萬村共富共美”工程。近日,石獅市印發《2025年石獅市鄉村建設品質提升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明確,今年將重點圍繞人居環境提升工程、農村基礎設施提升工程、農村公共服務提升工程等三大提升工程,持續改善鄉村人居環境,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人居環境提升工程包括:完善“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市處理”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推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新增祥芝鎮全鎮域落實分類機制;常態化開展農村住房安全動態監測,支持符合條件的對象實施住房改造,組織開展大跨度及人員密集度高的農村公共建筑安全鑒定;對農村電力、通信、廣播電視企業的桿、塔、線路開展全面普查,鼓勵有條件的鎮村開展“三線”共桿共建共維和“三線”下地;融合匯聚水鄉漁村、漁港碼頭、海釣基地、漁旅綜合體、漁業產業園區、海洋漁業文化活動等建設元素,建設一批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漁村;實施古厝古建筑重點保護項目及鄉土建筑等保護利用工程,促進鄉村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圍繞農房居住品質、惠民公共空間及鄉村景觀設施、設施運管及收益保障機制、閩臺融合措施等重點任務,積極培育省級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樣板集鎮、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樣板村;堅持“微改造、精提升”,全市建設美麗鄉村庭院58戶、美麗鄉村微景觀43處、美麗鄉村公共空間10個、美麗田園2片、美麗鄉村休閑旅游點2個,擇優遴選3個村作為重點培育對象,打造鄉村建設特色品牌。
農村基礎設施提升工程包括:持續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推進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和建制村通雙車道公路改造,深化“路長制+”多方協同管理機制運用,深入實施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加快農村公路危橋改造;采取以鄉鎮為單元,規模化供水與單村供水提升相結合的模式,整鎮推進農村供水工程建設;改造升級農村電網結構,嚴格落實配網防災差異化建設要求,推進配電自動化實用化應用,新建(改造)農網10千伏線路5條、供電臺區20個,增強電網抵御自然災害能力,提升農村供電可靠性;在電網可開放容量不受限區域大力發展農村分布式光伏發電和生物質發電,開展縣域充換電設施補短板試點工作,加快補齊農村公共充換電基礎設施短板;推動農村千兆光網、5G網絡與城市同步規劃建設,加強農村人口密集區域、產業集聚區域的5G網絡覆蓋,綜合應用光纖、4G、5G低頻等多種接入技術對弱信號區域進行網絡覆蓋補強,全市行政村5G通達率達100%。
農村公共服務提升工程包括:支持縣域高中示范建設和達標晉級。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所有鄉村學校100%建成溫馨校園;對照服務能力標準開展基層醫療機構“以評促建、以評促改”活動,達到推薦標準、基本標準機構的比例分別提高到30%、99%以上;新建或提升城鄉居家養老服務站(農村幸福院),建成具備為農村老年人提供就餐、短期托養、家政服務、文化娛樂等服務的公益性服務場所;鞏固全市建制村客貨郵服務全覆蓋成果,深化應用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省級信息平臺,強化信息化監管評價,培育“農客貨郵融合+”特色服務;推進郵政、快遞、交通、供銷、商貿流通等融合發展,共建共享農村寄遞綜合服務站;以人口聚集的鄉鎮為重點,新建或提升改造鄉鎮商貿中心、集貿市場、大中型超市等商業網點,著力構建城鄉一體現代商貿流通設施網絡。
(記者 林富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