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24日上午召開的2025年泉州市優化營商環境大會上,石獅市作典型發言。
近年來,石獅市牢固樹立“抓營商環境就是抓發展、抓發展必須抓營商環境”的理念,以聚焦“便捷高效”打造最優政務環境、聚焦“要素集聚”打造最優市場環境、聚焦“開放包容”打造最優法治環境等“三個維度”為核心抓手,持續優化營商“軟環境”。在2024年“營商便利度指數”考評的13項指標中,石獅有5項指標位居泉州市第1位,10項指標位居前3位。
聚焦“便捷高效”打造最優政務環境。推行“極簡”審批,通過實行“拿地即開工”“設備先行”“模擬審批”等制度,全力減環節、減時限,重點項目從拿地到竣工時間壓縮3—6個月。如,學府國際綜合體項目從立項到核發樁基施工許可證僅用23天。拓展“極速”辦理,接入DeepSeek大模型,打造“AI+”政務服務2.0版本,行政許可事項承諾時限壓縮12%;完善“i石獅”便民服務平臺,累計訪問量超1000萬次。強化“極優”服務,建立民營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成立全省首個縣級市外國人服務中心,健全全域幫辦代辦服務體系,2024年開展幫辦代辦服務超1700次。
聚焦“要素集聚”打造最優市場環境。推動用地保障精準化,結合園區標準化專項行動,深入推進盤活低效用地試點,累計盤活低效用地1947畝,帶動規上企業入園率、在園規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占比分別提升至62%、73%。推動資金保障多元化,2024年兌現惠企資金超3億元、落地各類稅收優惠近4億元;注重政策資金爭取,2024年獲批“兩新”項目4個、5850萬元,位列泉州第一;加快完善金融支撐,落實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累計為9142家企業放款89.4億元、授信率居泉州第一;健全產業基金體系,落地產業基金5只。推動人才保障體系化,做好育才、引才、留才文章,本市三大高校人才培養規模2024年增至5.5萬人、增長68.4%,新增泉州市級及以上高層次人才355名,兌現積分入學2723人,積分購房1130人、購房補貼金額超1.1億元。
聚焦“開放包容”打造最優法治環境。堅持政商關系“雙向賦能”,用好重點工作調度、政企懇談會、重點工業企業掛鉤服務等機制,協調解決企業問題173個;在泉州市域首創“城市機會清單”改革,主動釋放資源要素,推出首批23個項目;深挖僑資源優勢,開展“優品出海”系列經貿活動,啟動石獅全球海外倉聯盟,累計建成海外倉超32萬平方米。堅持柔性監管“包容審慎”,新增包容審慎監管“四張清單”434項,累計減輕市場主體經濟負擔近350萬元。堅持法治保障“全域覆蓋”,在全省率先開展跨境電商合規化改革,用好網絡電商巡回法庭模式,為電商企業挽回損失1260萬元。(記者 許小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