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下午,以“聚力啟新程,攜手謀新篇”為主題的中國服裝協會校園服飾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在石獅舉行。作為重要配套活動的主題演講環節,會聚行業權威專家學者、校園服飾產業鏈企業代表、科研單位負責人等圍繞校服產業的創新發展展開深度探討,共同展望校服行業的革新與未來。
文化賦能
校服成為校園美育載體
在消費升級與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中國校服產業正面臨從“功能需求”向“文化表達”轉型的關鍵期,與會專家從設計理念、技術革新、質量管控等維度勾勒出行業發展新圖景。
2019年,江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服裝產業鏈首席專家沈雷作為中國服裝協會中國校服產業研究中心的專家主持編制行業首部《中國校服產業白皮書》,奠定校服產業研究的基礎。當天,沈雷作《中國校服產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主題演講。“校服不僅是制服,更是美育的‘移動課堂’。”沈雷強調,未來產業突破點在于將地域文化、學校特色融入設計。
北京服裝學院副教授、運動時尚創新研究院副院長周紹恩分享《校園服飾的未來趨勢:文化理念引領下的功能、色彩與可持續性融合創新》,從功能實用、文化傳承、生態可持續“三位一體”的融合設計理念,為校園服飾的設計樹立新標桿。他在分享中提出“三維創新模型”:以傳統文化為根基,通過功能面料解決運動舒適性問題,運用低飽和度色彩保護青少年視覺健康,采用可再生材料響應環保要求。
科技驅動
AI重構產業生態鏈
近年來,上海欽軒網絡科技深度參與校服行業標準制定與產業升級行動,依托自身AI技術沉淀,推動校園服飾專業委員會構建校服產業數字中樞,通過數據共享打通設計、生產、質檢全鏈路,以科技賦能校服向教育服務終端轉型,引領行業邁向智慧校園生態新時代。當天,該公司校服事業部總經理梁鍵帶來《AI+校服:從標準化生產到智慧校園生態的產業升級》主題演講,深入分享AI技術如何驅動校服行業突破傳統困境,邁向智慧化未來,為校服行業帶來一場關于技術革新與產業升級的科技盛宴。
打破內卷,從“合規合格”向“優質優價”轉變,是校園服飾行業公平、健康、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福建省纖維檢驗中心、國家服裝服飾質量檢驗檢測中心(福建)事業發展部部長、高級工程師王彩云女士作《校服標準狀況與質量管控》專業解讀,從質量管控角度強調技術的重要性。她解讀最新《中小學生校服》國家標準時表示:2024版標準新增10多項生態安全指標,建議企業建立從纖維源頭到成衣的全流程追溯系統。
跨界融合
構建教育場景新生態
從單一產品向系統服務轉變,從價格競爭向價值競爭轉變,從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轉變,確實是每一位校服從業者應牢牢把握的產業發展需求。那么,如何精準把握校服的著裝需求?
江蘇蘇美達伊頓紀德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品牌中心總經理王方分享《聽見織物的聲音:校服如何與教育生態同頻共振》。王方圍繞“讓校服成為流動的校園文化”的實踐,詮釋校服的育人功能,以及如何依托設計能力與設計理念傳達服飾文化的內核,讓人們看到校服產品的文化價值所在。
校服,是校園文化的實物載體,同時也是校園場景的視覺載體。北京新益紡織品有限公司創始人、新益校園品牌創意總監肖洪濤女士作《從“美的校服”到“美好校園生態”的全場景構建》分享。她分享“全場景解決方案”:針對幼兒園至高中不同階段,設計可調節褲腳、魔術貼等細節,同時開發配套書包、運動護具等衍生產品,形成完整的校園生活生態系統,讓人們看到校服如何在時空中持續產生教育與美育的重要價值。
?。ㄓ浾?蘭良增 通訊員 李心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