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黨的十八大以來,石獅市堅持創新驅動,不斷出臺各類鼓勵扶持科技創新的政策,不斷深化創新體制機制改革,厚植科技創新沃土,激發創新創造,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營造“茁壯成長”的良好生態。
春華秋實,厚積薄發。十年來,石獅市高新技術企業由26家增至159家;有效發明專利數量也是衡量城市創新實力的重要指標之一,由22件增至601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從1.14件提升到8.76件;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智能制造規上產值年均增長22.5%……
卡賓智能工廠生產場景
創新引領
傳統產業“華麗轉身”
吊掛系統、電腦自動裁剪機、自動拉布機……走進石獅卡賓服飾(中國)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映入眼簾的是一整套智能化服裝生產流水線。這里曾生產過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群眾游行隊伍服裝、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護旗手方陣服裝;也曾臨危受命,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際迅速轉產醫用防護服,日產萬件以上,在最短時間內為一線防疫工作提供物資保障。“得益于智能化改造,企業降低了生產成本、緩解用工壓力,同時生產效率也大大提升。”卡賓公司福建區負責人施雅玲介紹道。
作為中國休閑服裝名城,紡織服裝一直是石獅的支柱產業。紡織服裝作為勞動密集型傳統產業,也不可避免會遭遇效率低下、結構老舊、用工成本高企等瓶頸。若想破局,唯有向技術密集型、數字智能化轉變,從規模發展向質量提升轉變。多年來,石獅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紡織服裝企業推動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卡賓正是其中的一道縮影。如今,許多紡織服裝企業得以舊貌換新顏,正一步步改變這一傳統產業的面貌。
與此同時,石獅市還積極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2017年,引進了石獅市中紡學服裝及配飾產業研究院、國家紡織面料館石獅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檢測中心(泉州)、中國紡織信息中心石獅分中心落戶石獅,圍繞“染整提升、面料研發、成衣設計”等關鍵環節,持續匯聚紡織行業高端人才,進一步補充完善紡織服裝產業鏈的委托檢測、技術咨詢、標準與檢測培訓、實驗室建設及規劃等服務環節,推動全鏈條協同創新,助推紡織服裝產業實現“華麗轉身”。
多點布局
新興產業“百花齊放”
傳統服裝產業“老樹抽新枝”的同時,石獅也堅持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齊頭并進,多點布局發力智能制造、光子光芯、海洋生物等新興戰略性產業,努力讓更多幼苗成長為大樹,引導“石獅制造”向“石獅智造”轉型。
2017年,石獅市智能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集結了100多家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抱團發展,標志著石獅智能產業進入一個新的里程碑。根據《石獅市智能產業發展規劃(2016—2030)》,到2025年,我市智能制造產業產值將突破500億元,年均增長15%左右。2018年,以“光子技術及其產業發展”為主題的第27次鼓嶺科學會議在石獅召開,自此發展光子技術產業的大幕正式拉開,以光通信、光學元器件、光學材料、前沿光電子技術為主導的石獅光子技術產業快速崛起。2021年1—10月,石獅市光子技術產業已完成產值63億元,同比增長70%,產業的快速發展為石獅經濟注入了一股新的強勁活力。
石獅三面臨海,海洋是石獅拓展發展新空間、培育發展新動能的潛力所在,發展海洋產業亦被列入石獅“十四五”規劃。近十年來,石獅市大力推進海洋產業發展,如今已成功培養了一批足以獨當一面的創新型海洋龍頭企業,引領石獅駛向全新“海域”。比如,在海洋通信領域,石獅飛通科技公司是國內船舶通導設備市場的龍頭企業之一,近年來快速發展,依靠自主研發,推動船舶通導產品國產化,獲得90多項專利;在海洋生物醫藥及制品領域,華寶生物研發生產N-乙酰葡萄糖胺系列海洋生物高新技術產品,擁有多項自主創新海洋生物技術發明專利,榮獲國家海洋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春風化雨 產業園區“鑄鏈成群”
歷史實踐證明,科技進步是推動社會進步、產業興旺、經濟騰飛的最大動力。多年來,石獅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貫徹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理念,盯緊經濟發展中的關鍵環節,不斷出臺各類鼓勵扶持科技創新的政策,以“真金白銀”的獎勵,支持民營企業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強化知識產權創造運用,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持續增強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
如今,石獅正以“5510”項目競賽活動為抓手,全力拓展四個空間,掀起“再拼出一座石獅”的高質量發展熱潮。除了原有的高新區、海峽科技孵化基地等科技園區,石獅這兩年又有光子技術產業園、錦尚智能制造園、青山輕工產業園、石獅大健康產業園、新能源綜合產業園等新興工業園區正快速崛起。通過完善園區建設體制機制和基礎配套設施,促進各類創新資源要素加速聚集,在做大做強優勢支柱產業、做活做火新興戰略產業上下功夫,著眼差異發展、協同共進,進而鑄鏈成群,形成若干個具有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十年春風化雨綻芳華,新時代砥礪奮進再出發。科技興則城市興,厚植創新沃土,石獅正闊步邁向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ㄓ浾?林本鳴/文 李榮鑫/圖)